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下列各组的三个共点力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F1=5N,F2=5N,F3=1NB.F1=1N,F2=3N,F3=1N
C.F1=2N,F2=4N,F3=6ND.F1=6N,F2=10N,F3=8N

分析 三力合成的范围确定方法:
①三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即F最大=F1+F2+F3
②那么三力合成的范围最小值的确定分三种情况
若F1、F2、F3可够成三角形,即任意两个力加起来大于另一个力且这两个力的差小于第三个力,则最小值为0;
F1、F2、F3无法构成三角形,且其中较小的两个力加起来小于最大的力,则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其他两个较小力的和;
无法构成三角形,且三个力中最大的力等于另外两个力的代数和,则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其他两个较小力的和,等于零.

解答 解:A、5N的力最大,小于另外两个力之和,而大于另外两个力之差,故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故物体可能平衡,故A正确;
B、3N的力最大,大于另外两个力之和,故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不为零,故物体不可能平衡,故B错误;
C、6N的力最大,等于另外两个力的代数和,故2N、4N同向,再与6N反向后,三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平衡,故C正确;
D、10N的力最大,小于另外两个力之和,而大于另外两个力之差,故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故物体可能平衡,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关键总结出三力合成时求最小值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然后对照规律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受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根据题意计算出的下列物理量正确的是(  )
A.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8m/s2
B.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3}$
C.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4m/s
D.木块经2s返回出发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从而获得地球不同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获得重力加速度为g0
(1)由以上已知物理量可求得地球密度是多少?
(2)若在北极地面和赤道地面分别以相同初速度,相同高度平抛一物体,求物体在北极地面和赤道地面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比为多少?
(3)若已知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约为60R,绕行轨道视为圆轨道,现有另一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周期为T1,求此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两颗靠得较近的天体容易形成双星系统.它们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所得,某双星系统中,两星体中心距离为r,两星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两星体绕共同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m2:m1,它们共同的角速度为$\sqrt{\frac{G({m}_{1}+{m}_{2})}{{r}^{3}}}$.(引力常量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A:mB=4:7,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
A.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系统的动能守恒
B.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C.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D.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线的长度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某同学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试好后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②、④分别是滤光片、双缝.
(2)某次实验时,该同学调节划分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某亮纹的中心,如图②所示,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180(1.179~1.181)mm
(3)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亮纹的中心位置,再次从螺旋测微器上读数,若实验测得4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4.8×10-4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达尔文C.伽利略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