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①由图示实验可知,甲方案中拉动物体A,不需要控制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静止,便于弹簧测力计读数;
乙方案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A,需要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难于控制A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当面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难于准确读数,因此甲方案更易于操作.
②由题意可知,在甲方案中,两物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即N=150N,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两物体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即f=60N.
由公式f=μN得,动摩擦因素μ=
=
=0.4.
(2)①因为一张纸的重力太小,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太小,不便于进行实验,把纸带贴在木块与木板上,增大了纸间的压力,增大了摩擦力,易于进行实验,便于测出摩擦力,所以要把纸贴在木块A和木板B上进行实验.
②实验中需要再添加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把木块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沙桶拉动木板B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B间的滑动摩擦力f=F,f=μF
N=μMg,则动摩擦因数μ=
=
;
(3)取侧面的一粒沙作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设圆锥的高为H、底面半径为R、底面周长为S,据平衡条件,有
mgsinθ=F
f ①
F
N=mgcosθ ②
F
f=μF
N ③
解得μ=tanθ
根据几何关系,有tanθ=
④
S=2πR ⑤
由以上解得:μ=
,由此可知,需要测量沙堆的高度H与沙堆的地面周长S..
故答案为:(1)①甲;②0.4.
(2)①可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测量.
②需要添加弹簧测力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μ=
;
(3)①测量沙堆的高度H和沙堆的底面周长s;②μ=
.
分析:(1)①实验中我们是根据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的原理,才通过测力计读出摩擦力大小的,因此,在操作时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也是实验操作中较难保持的地方,方案甲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②根据公式f=μN可对动摩擦因数进行计算,但关键是要分析出摩擦力f的大小.
(2)①在动摩擦因数一定的情况下,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越便于测出摩擦力大小.
②可让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且固定不动,让沙桶带动B运动,从而测出动摩擦因数.
(3)抓住细沙不再下滑这一临界状态,选择一粒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力学平衡等式.
点评:(1)本题考查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关系,并且要判断在不同的情况下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的大小,特别是注意根据给出的各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析判断出要用哪一个数据,是解答本题的难点,这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迷惑性.
(2)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原实验方案不好,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求出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木板的运动状态不受限制,木板可以做匀速运动,也可做变速运动.
(3)善于把力学中的平衡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是高考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