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两个材料相同的物块A、B质量分别为mA=1kg,mB=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的A物块和不受拉力作用的B物块的v-t图线.取g=10m/s2.则(  )
A.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
B.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
C.物块A所受拉力大小为1.5N
D.B刚好停止运动时刻物块A、B之间的距离为18m

分析 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出B物块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
由v-t图象求出,A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A所受拉力F的大小;
4s末B物体静止,由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出A、B之间的距离s.

解答 解:AB、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得:
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B=$\frac{△{v}_{B}}{△{t}_{B}}$=$\frac{6}{4}$=1.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B,解得:μ=0.15.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象得: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A=$\frac{△{v}_{A}}{△{t}_{B}}$=$\frac{12-6}{8}$=0.7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A得:F=2.25N,故C错误;
D、4s末B物体刚好停止运动,设A、B在4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
由v-t图得:S1=$\frac{1}{2}$×(6+9)×4m=30m,S2=$\frac{1}{2}$×6×4m=12m,则4s末A、B两物体间的距离S=S1-S2=30m-12m=18m,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首先要根据斜率求出加速度、“面积”求出位移,其次抓住两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深度为d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L,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动能增加f LB.子弹的动能减少量为f(L+d)
C.子弹和木块(系统)的动能减少量为fdD.木块产生的热量为f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应用的是模型法
B.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
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frac{d}{t}$.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frac{1}{m}$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2gx}$.继续分析这个图象,还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4)另一位同学认为,如果桌面足够长,即使没有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也可完成测量.他的设想是:让滑块在桌面滑行直至停止,测出滑块的滑行距离x;改变滑块质量,仍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多次重复测量,得出一系列的m和x数据,通过处理这些数据即可测出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你认为,他的这个方案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测量任务.理由是由能量守恒得出的表达式,不能得出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长为L=2m的水平传送带AB以v=5m/s顺时针传送,其右下方有固定光滑斜面CD,斜面倾角θ=37°,顶点C与传送带右端B点竖直方向高度差h=0.45m,下端D点固定一挡板.一轻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上端自然伸长至E点,且C、E相距0.4m,现让质量m=2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水平速度从A点滑上传送带,小物块传送至B点,物块离开B点后所受空气阻力不计,恰好与斜面无碰撞滑上斜面,弹簧的最大压缩是△x=0.2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传送带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由于传送块电动机对传送带所做的功;
(3)弹簧的最大弹簧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4.00m/s2
(2)为了求出小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斜面上任意两点的间距l及对应的高度差h.用测得的l和h及加速度a表示小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1}{\sqrt{{l}^{2}-{h}^{2}}}(h-\frac{a}{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放在质量M=4kg的长木板B左端,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厚度h=0.2m,长度L=1m,木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给木板施加一大小为18N的水平恒力F作用,使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g取10m/s2.求:
(1)小物块A离开木板B前后,木板B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2)当小物块A落到地面时,与木板的右端相距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阻丝R1较粗
B.电阻丝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伏安特性曲线落在区域Ⅲ
C.电阻丝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伏安特性曲线落在区域Ⅰ
D.电阻丝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伏安特性曲线落在区域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为x=3t+2t2+1,则该质点(  )
A.做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0到2s内发生位移为15m
C.1s末速度为7m/s
D.任意1s内发生的位移比相邻前1s内发生的位移多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