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上,右端被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压缩而处于静止状态,且弹簧与物块不栓接,弹簧原长小于光滑平台的长度.在平台的右端有一传送带,AB长L=3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传送带相邻的粗糙水平面BC长s=1.5m,在C点右侧有一半径R=0.8m的$\frac{1}{4}$光滑竖直圆弧CD与BC平滑连接.若不考虑物块滑上和滑下传送带的机械能损失,传递带以v=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当被压缩的弹簧储存的18J能量全部释放时,物块恰能滑到与圆心等高的D点,取g=10m/s2
(1)求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传送带速度可调,求物块以最大速度通过传送带后最终停下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

分析 (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被弹簧弹出时的速度大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得出物块离开传送带后的速度,结合动能定理求出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以最大速度通过传送带,也就是物块从A到B一直是加速;如果物块从B向左后在回到B,合力做功为零,速度反向,动能不变;对运动全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分析最终停下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

解答 解:(1)物块被弹簧弹出,由${E}_{p}=\frac{1}{2}m{v}_{0}^{2}$可知:${v}_{0}=\sqrt{\frac{2{E}_{p}}{m}}$=$\sqrt{\frac{2×18}{1}}=6m/s$,
因为v0>v,故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做减速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
由μ1mg=ma1,v=v0-a1t1,${x}_{1}={v}_{0}{t}_{1}-\frac{1}{2}{a}_{1}{t}_{1}^{2}$,代入数据得到:
${a_1}=2m/{s^2}$
t1=0.5s
x1=2.75m,
因为x1<L,故物块与传送带同速后相对静止,最后物块以5m/s的速度滑上水平面BC,物块滑离传送带后恰到E点,由动能定理可知:
$\frac{1}{2}m{v^2}={μ_2}mgs+mgR$,
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μ2=0.3m;
(2)物块第一次从A到B是一直加速,对运动全程根据动能定理,有:${μ_1}mgL-{μ_2}mgx=0-\frac{1}{2}mv_0^2$,(其中x为滑块在BC上滑动的路程)
代入数据解得:x=6m,
结合几何关系,滑块最后停在B点,与C点间距为1.5m;
答:(1)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2)若传送带速度可调,物块以最大速度通过传送带后最终停下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为1.5m.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运用,关键理清物块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规律进行求解,对于第二问,关键运用动能定理全程列式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a落地前,轻杆对a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零
C.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sqrt{2gh}$,此时b的速度为零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轻杆对b的弹力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一质量为1kg的滑块,以6m/s的初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成向右,大小仍为6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
A.0B.9 JC.18 J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所示为一特殊区域:质量为m=0.2kg的小球(视为质点)在矩形abcd区域内运动时只受一个与ad边垂直的恒力F作用,F=2.0N;小球在矩形区域外运动,不受任何力作用.PQ为与ad边平行的足够长挡板,已知矩形ab边长l1=10cm,ad边长l2=25cm,ad与PQ间的距离为h=15cm.小球从ab边的中点O以平行于ad边的速度v0=2m/s射入矩形区域,最后落在挡板上.求:
(1)计算说明:小球从哪条边离开矩形区域;
(2)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与O点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的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A的后面.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1,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把两小车粘合成一体.他在安装好实验装置后,先接通电源然后轻推小车A,使A获得一定的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选BC段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20kg,小车B的质量m2=0.1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0.21kg•m/s;碰后总动量=0.20kg•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填“守恒”或“不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操作错误的是D.(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
(2)在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在选定的纸带上依次取计数点如图2所示,纸带上所打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纸带的左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2.28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2.26J.(取g=9.8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因摩擦生热,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则:
(1)在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的实验器材为AC
A.长约为1m的细线
B.长约为1m的橡皮绳
C.直径约为1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为10cm的均匀木球
(2)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BC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由静止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T
(3)某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L并测得相应的周期T,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象,但忘记了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sqrt{L}$,若图线的斜率为K,那么,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2}}$.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如果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那么,使得g<g
B.如果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那么,使得g>g
C.如果测量周期T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那么,使得g>g
D.如图所示,某同学画出了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象,那么,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摆角的正弦值约为0.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两个物块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A竖直向上运动,直到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物块A的加速度为$\frac{F}{m}$-g
B.在此过程中,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frac{2{m}^{2}{g}^{2}}{k}$
C.在此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为0
D.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物块A的速度为2$\sqrt{\frac{{({F-mg})g}}{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 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 37°.现有两个小物块 A、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都是 0.8,g 取 10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 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物块 A、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传送带对物块 A、B 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
D.物块 A 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于物块 B 下滑过程中相对传 送带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