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一个物体以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0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1s内的位移是45m,则此过程的位移为125m.

分析 设总时间为t,结合最后1s内的位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总时间,从而求出总位移的大小.

解答 解:设总时间为t,有:$\frac{1}{2}a{t}^{2}-\frac{1}{2}a(t-1)^{2}=45m$,
代入数据解得t=5s,
则x=$\frac{1}{2}a{t}^{2}=\frac{1}{2}×10×25m=125m$.
故答案为:125.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移动一段距离后,到达斜面底端.这时撤去外力,物体冲上斜面,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和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相等.然后物体又沿斜面滑下,并恰好停在水平面上的出发点.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体与水平面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物体受到的水平力F.(不考虑物体过底端时的能量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C.电动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驱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向前
D.只要物体运动的速率保持不变,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_{90}^{232}$Th(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_{82}^{208}$Pb(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铅核比钍核少8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处分别放置一对电荷量都为q的正、负点电荷.图中的a、b、c、d是其它的四个顶点,k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表述正确是(  )
A.M、N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k$\frac{q^2}{{2{L^2}}}$
B.c、d两点电势相等
C.一带电粒子以速率v从a点远离该电场(仅受电场力),到达无穷远处时速率还是v
D.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从某高度处以1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落地时,物体水平射程是24m.则物体的抛出点高度是多少,落地时速度偏向角正切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的阻值为50Ω,若在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电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100V
B.电流表的示数为2A
C.产生该交变电流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为31.4rad/s
D.如果产生该交变电流的线圈转速提高一倍,则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在做“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除了铁架台、交流电源、纸带等实验器材外,还必需的器材是C
A.秒表         B.多用电表     C.打点计时器       D.弹簧秤
(2)小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小李同学选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运动的起始点记作O,另选连续3个点A、B、C作为测量点,且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2.25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2.21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周期为0.02s的计时器记录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2、d3

(1)纸带上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2)读出距离:d1=1.20cm,d2=3.00cm,d3=5.00 cm.
(3)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2=0.090m/s,小车在通过计数点3、5之间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0.10m/s (最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