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除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长木板及两根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择:A.天平,B.弹簧秤,C.钩码,D.秒表,E.刻度尺,F.蓄电池,G.交流电源
(1)其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打点与计时;
(2)将实验所需的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横线上CEG;
(3)如图为某次实验中记录的纸带,测得s1=2.60cm,s2=4.10cm,s3=5.60cm,s4=7.10cm.s5=8.60cm,图中每相邻两个技术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1.5m/s2,其中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0.64m/s,在DF段平均速度$\overline{v}$DF=0.79m/s(电源为220V,50H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打点与计时;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应该从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去考虑.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 解:(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打点与计时;
(2)打点计时器还需要交流电源,而蓄电池是直流电;
钩码的质量与重力不需要测量,但长度需要刻度尺来测量,
最后打点计时器具有计时作用,不需要秒表.故选CEG;
(3)每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振针留下的点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由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即△x=1.5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frac{0.015}{0.{1}^{2}}$=1.5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D=$\frac{{x}_{CE}}{2T}$=$\frac{0.056+0.071}{2×0.1}$≈0.64m/s
在DF段平均速度$\overline{v}$DF=$\frac{{x}_{DF}}{2T}$=$\frac{0.071+0.086}{2×0.1}$≈0.79m/s
故答案为:(1)打点与计时;(2)CEG;(3)1.5,0.64,0.79.

点评 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要加强实验的实际操作,不能单凭背实验来解答实验问题.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D(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D.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sqrt{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frac{{v}^{2}}{2g}$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3)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2.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3}-{h}_{1})^{2}}{8{T}^{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若重锤所受阻力为f,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2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k=$\frac{2(mg-f)}{m}$(用题中字母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2.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四盏灯泡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a、c灯泡的规格为“220V 40W”,b、d灯泡的规格为“220V 100W”,各个灯泡的实际功率都没有超过它的额定功率,则四盏灯泡实际消耗功率的大小顺序是(  )
A.Pa>Pd>Pb>PcB.Pc>Pb>Pd>PaC.Pa>Pc>Pd>PbD.Pb>Pc>Pa>P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粗糙斜面长L=5m,倾角θ=37°,在斜面顶端B处有一弹性挡板,质量m=0.5kg的物块从斜面的中点以v0=12m/s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同时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0N,设物块与挡板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恒力始终存在.滑块和地面间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1,g=10m/s2,(sin37°=0.6,cos37°=0.8)
求:(1)上滑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滑到地面后,向左滑行距离A点的最远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学生身高1.6m,弹跳力很好,在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6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10m/s2)(  )
A.2m/sB.4m/sC.6m/sD.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某班级同学要调换桌位,一同学用斜向上的拉力拖动桌子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桌子所受的合力
B.拉力的竖直分力小于桌子所受重力的大小
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翘翘板的支点位于板的中点,A、B两小孩距离支点一远一近.在翘动的某一时刻,A、B两小孩重心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则(  )
A.VA=VB,ωABB.VA=VB,ωA≠ωBC.VA≠VB,ωABD.VA≠VB,ωA≠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C.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动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F等若干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

(1)时间间隔用t为B(填“A”或“B”);
A、0.02s            B、0.1s
(2)OF段表示物块做A运动(填“A”或“B”);
A、加速             B、减速
(3)在纸带上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可表示为B(填“A”或“B”).
A、$\frac{{{s_3}+{s_2}}}{t}$   B、$\frac{{{s_3}+{s_2}}}{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