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的大致过程是:先将卫星送入绕地椭圆轨道,再点火加速运动至月球附近被月球“俘获”而进入较大的绕月椭圆轨道,又经三次点火制动“刹车”后进入近月圆轨道,在近月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的周期是118分钟.又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的1/6.则(   )
A.仅凭上述信息及数据能算出月球的半径
B.仅凭上述信息及数据能算出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C.仅凭上述信息及数据能算出月球的质量和密度
D.卫星沿绕地椭圆轨道运行时,卫星上的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ABD

试题分析:“嫦娥二号”卫星在近月圆轨道上绕月运行时满足万有引力通过向心力,,又有:联立,可以求出月球的半径,A正确;由可得第一宇宙速度,B正确;求不出中心星的质量,也就求不出它的密度,C错误;卫星沿绕地椭圆轨道运行时,万有引力完全用于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上的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 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 km.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400 gB.gC.20 gD.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3年12月2日,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地面发射后奔向月球,先在轨道I上运行,在P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为轨道Ⅱ上的近月点,则“嫦娥三号”在轨道Ⅱ上(   ) 
A.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I上运行的周期
B.从P到Q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
C.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I上经过P的速度
D.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I上经过P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系统中两颗质量不相等的工作卫星沿同一轨道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题2图所示.若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半径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两颗卫星的万有引力相等
B.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C.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为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最近我国连续发射了多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预示着我国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卫星处于地球的同步轨道,假设其离地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   )
A.该卫星运行周期为24h
B.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是
C.该卫星周期与近地卫星周期之比是
D.该卫星运动动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设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同步轨道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为
B.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C.同步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如图,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嫦娥二号”在该点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嫦娥二号”的向心力由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提供,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仅由太阳的万有引力提供。若此时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地球和“嫦娥二号”距离的倍,则太阳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地球的自转周期为,卫星在同步圆轨道上的轨道半径为,求:地球的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O点是地心,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现有一宇宙飞船绕地球沿箭头方向无动力飞行,其运动轨迹是焦点位于地心的椭圆,该飞船运动中某时刻恰好经过距地心2R的P点。为研究方便,忽略地球的自转及地球表面的大气,则
A.飞船经过P点的速率一定增大
B.飞船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是
C.飞船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一定是g/4
D.飞船经过P的速度大小可能超过第二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