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完成核反应方程:${\;}_{1}^{2}$H+${\;}_{1}^{3}$H→${\;}_{2}^{4}$He+${\;}_{0}^{1}n$;${\;}_{92}^{238}$U衰变为${\;}_{82}^{206}$Pb,需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分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析核反应的产物;
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写出衰变方程,求解x,y即可.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一次β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解答 解:根据质量数守恒,产物的电荷数:1+1-2=0;质量数:2+3-4=1;故为中子${\;}_{0}^{1}n$;
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衰变方程为:
92238U→82206Pb+xα+yβ
则:238=206+4x,解得:x=8
又:92=82+8×2-y,得:y=6
故答案为:${\;}_{0}^{1}n$;8,6.

点评 知道发生α、β衰变的实质.能够运用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物理小组欲测量小滑块与木板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该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了两块相同的长木板、铁架台、滑块、秒表、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两块木板对接,一块木板斜放形成斜面,另一块木板水平放置,并使连接处圆滑
②在斜面上确定一个点A1,用铅垂线确定点A1在水平桌面上的投影点O
③用刻度尺测量A1与斜面底端A2之间的距离s1
④用刻度尺测量A1到水平桌面上O点的距离h
⑤让滑块从A1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A2后停在水平板上的A3
⑥用刻度尺测量A3到O点的距离S2
(2)在该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秒表,不必要的实验步骤是③.
(3)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得到木板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μ=$\frac{h}{{S}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把电感线圈L、电容器C、电阻R分别与灯泡L1、L2、L3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两极间,三盏灯亮度相同.若保持交流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不变,仅使交流电的频率增大,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与线圈L连接的灯泡L1将变暗B.与电容器C连接的灯泡L2将变暗
C.与电阻R连接的灯泡L3将变暗D.三盏灯的亮度都不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B.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但可以凭空消失
D.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E.单晶体、多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时,如果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为四分之一圆柱体OAB的竖直截面,半径为R,在 B点上方的C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轨迹恰好在D点与圆柱体相切,OD与OB的夹角为60°,则C点到B点的距离为$\frac{1}{4}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绝缘、光滑的水平面处于水平向右车的匀强电场中.带负电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与竖直挡板P发生碰撞并反弹.第1次反弹后向右运动最远能到达的位置记为Q(图中未标出Q点).若物体反弹时动能不变,电性不变但带电量变为原来的k倍(k<1),则(  )
A.Q点与A重合
B.A点电势小于Q点电势
C.物体在Q点电势能大于出发时电势能
D.物体在Q点电势能等于出发时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从半圆形轨道最低点A处冲上轨道,当小球将要从轨道口飞出时,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求(重力加速度为g )
(1)小球将要从轨道口飞出时的速度?
(2)小球落地点C距A处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皮带轮的圆心分别为O、O′,A、C为皮带轮边缘上的点,B为A、O连线上的中点,RC=$\frac{1}{2}$RA,当皮带轮匀速转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不打滑,求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分别为(  )
A.1:1:2和2:1:4B.2:2:3和2:1:2C.1:1:2和1:2:1D.2:2:3和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