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已知R1=1Ω,R2=2Ω,R3=3Ω,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则通过电阻R1和R2、R3的电流之比为I1:I2=
5:3
5:3
;I1:I3=
5:2
5:2
.电阻R1、R2、R3两端电压关系是U1:U2=
5:6
5:6
;U1:U3=
5:6
5:6
.电阻R1和R2消耗电功率之比为P1:P2=
25:18
25:18
分析:根据串并联的特点分析可以的到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功率的公式再分析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R2=2Ω和R3=3Ω并联,根据并联的电压相同可得,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所以I2:I3=R3:R2=3:2,
R1的电流时R2R3电流的和,
所以I1:I2=5:3,
I1:I3=5:2
根据U=IR可得
R1、R2两端电压U1:U2=I1R1:I2R2=5:6,
R1、R3两端电压U1:U3=I1R1:I3R3=5:6,
根据P=I2R可得
电阻R1和R2消耗电功率之比为P1:P2=I12R1:I22R2=25:18.
故答案为:5:3,5:2,5:6,5:6,25:18.
点评: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同,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的特点,分析计算,在计算的时候注意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内阻为R1、粗细均匀的光滑半圆形金属球,在M、N处与相距为2r、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ME、NF相接,EF之间接有电阻R2,已知R1=12R,R2=4R.在MN上方及CD下方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I和II,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现有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从半圆环的最高点A处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保持水平,与半圆形金属环及轨道接触良好,高平行轨道中够长.已知导体棒ab下落r/2时的速度大小为v1,下落到MN处的速度大小为v2
(1)求导体棒ab从A下落r/2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导体棒ab进入磁场II后棒中电流大小始终不变,求磁场I和II之间的距离h和R2上的电功率P2
(3)若将磁场II的CD边界略微下移,导体棒ab刚进入磁场II时速度大小为v3,要使其在外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求所加外力F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东城区三模)(1)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A.图中R1、R2为电阻,K1、K2为电键,B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①根据图1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图2的实物图上连线.
②已知R1=140Ω,R2=60Ω.当电键K1闭合、K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6.4mA;当K1、K2均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8.5mA.由此可以求出RA=
42.8
42.8
Ω.
(2)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跟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部A处做一标记,如固定一个指针.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50g),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x.逐个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刻度x随挂钩上的钩码的重量F而变化,几次实验测得相应的F、x各点描绘在图中.
①请在图中描绘出x随F变化的图象.
②由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A=
32
32
 N/m.(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③此弹簧的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x的关系是
F=32△x
F=32△x


④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做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相比,可能是
B
B

A.大于kA       B.等于kA
C.小于kA       D.无法确定    
⑤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上方Q处,再做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相比,可能是
A
A

A.大于kA       B.等于kA

C.小于kA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7-200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冠龙高中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R1=1Ω,R2=2Ω,R3=3Ω,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则通过电阻R1和R2、R3的电流之比为I1:I2=    ;I1:I3=    .电阻R1、R2、R3两端电压关系是U1:U2=    ;U1:U3=    .电阻R1和R2消耗电功率之比为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08年冠龙高级中学期末)已知R1=1Ω,R2=2Ω,R3=3Ω,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则通过电阻R1和R2 、R3 的电流之比为I1:I2=           ;I1:I3=              。电阻R1、R2 、R3两端电压关系是U1:U2=                 ;U1:U3=              电阻R1和R2消耗电功率之比为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