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一内壁光滑的圆锥面,顶点O在下方,锥角为2α,OO′是竖直轴线,若有两个相同的小珠(均视为质点)在圆锥的内壁上沿不同的圆轨道运动,则(  )
A.它们的向心力之比等于半径之比
B.它们的周期之比等于半径之比
C.它们的动能之比等于半径之比
D.设O点为势能零点,它们的动能之比等于重力势能之比

分析 对小珠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向心力、周期之比,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结合几何关系求解.

解答 解:A、以任意小珠为研究对象,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珠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cotα=m$\frac{{v}^{2}}{r}$=$m\frac{4{π}^{2}r}{{T}^{2}}$,可知它们的向心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周期$T=\sqrt{\frac{4{π}^{2}r}{gcotα}}$,所以它们的周期之比等于$\sqrt{r}$之比,故B错误;
C、动能${E}_{K}=\frac{1}{2}m{v}^{2}=\frac{1}{2}mgrcotα$,则它们的动能之比等于半径之比,故C正确;
D、动能${E}_{K}=\frac{1}{2}m{v}^{2}=\frac{1}{2}mgrcotα$,势能:mgrcotα,故动能与势能之比为定值,所以它们的动能之比等于重力势能之比,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小珠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分析,注意要表示重力势能,必须要规定零势能面,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容易被压缩
B.理想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C.气体的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D.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都有固定的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理量中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的是(  )
A.质量B.速率C.功率D.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牛顿B.摩尔C.伏特D.韦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并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2mgL
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
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为同轴的轻质圆盘,可以绕水平轴O转动,大轮与小轮半径之比为3:2.小轮边缘所绕的细线悬挂质量为3kg的物块A.大轮边缘所绕的细线与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物体B相连.将物体B从距离圆盘足够远处静止释放,运动中B受到的阻力f与位移s满足方程:f=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两物体A、B速度之比;
(2)物体A下降的最大高度;
(3)物体B运动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200m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4s的加速,甲的爆发力比乙强,加速过程甲跑了20m、乙跑了18m;然后都将做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乙的耐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10s、乙为13s,因为体力、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为2s,且速度都降为8m/s,最后以8m/s的速度冲刺达到终点.求: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跑完这200m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一平板车静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放一质量m=5kg的物体.平板车质量M=10kg,总长度L=1.5m,上表面离地高度h=1.25m,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可看成质点,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空气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10m/s2,现在平板车上施加一水平向右F=60N的拉力,求:

(1)物体刚脱离小车时的速度;
(2)当物体落地时,距离平板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地球的磁场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北极,磁极为N极B.地球的北极,磁极为S极
C.地球的南极,磁极为S极D.地球不存在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