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有一个标有“12V 24W”的灯泡,为了测定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下的功率,需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1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1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0~1.6A,内阻约0.5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0~25V,内阻约200k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5A)
(1)实验台上已放置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用一些器材,其中电流表选用B(选填“B”或“C”),电压表选用D(选填“D”或“E”);
(2)在图1方框内画出最合理的实验原理图;
(3)若测得灯丝电阻R随灯泡两端电压U变化关系的图线如图2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23.6W(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如果灯丝电阻与(t+273)的大小成正比,其中t为灯丝摄氏温度值,室温t=27℃.则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1527℃(计算结果取整数).

分析 (1)要描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电源提供电压,从安全、精确、操作方便的角度分析;
(2)小灯泡电阻较小,采用安培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3)由曲线找出在额定状态下灯泡电阻,由功率公式可求得灯实际消耗的功率;室温27摄氏度下电阻丝电阻等于不加电压时电阻,然后根据题意列式求解.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为了完成实验电源为必选;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故为了安全准确电压表应选D中15V的量程;而灯泡中的额定电流为:I=$\frac{P}{U}$=$\frac{24}{12}$=2A;故电流表应选B中3A的量程;
(2)测定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电压与电流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由于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灯泡内阻,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3)由图示图象可知,当电压为12V时,电阻为6.2Ω,故功率为:P=$\frac{{U}^{2}}{R}$=$\frac{1{2}^{2}}{6.1}$≈23.6W;
(4)灯丝电阻与(t+273)的大小成正比,故R=k(t+273);
由图象,室温下电阻丝不加电压时电阻,为1Ω,故k=$\frac{1}{300}$;
正常发光时电阻为:RL=$\frac{{U}^{2}}{P}$=$\frac{1{2}^{2}}{24}$=6Ω,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温度:t=$\frac{{R}_{L}}{k}$-273=$\frac{6}{\frac{1}{300}}$-273=1527C;
故答案为:(1)B、D;(2)23.6;(4)1527

点评 本题虽然是求功率,但事实是测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本实验中应采用分压接法,同时因灯泡内阻较小故电流表一般采用外接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属于标量的物理量是(  )
A.平均速度B.电场强度C.磁感应强度D.电流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甲,Q1、Q2为两个固定着的点电荷,a、b是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的两点.现有一点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其υ-t图象如图乙,电子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υa、υb,则(  )
A.Q1一定带正电B.Q1的电量一定小于Q2的电量
C.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0D.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由粗细两段组成的管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细管横截面积分别为2S、S.细管底部由光滑“工”字型轻活塞封闭.初始时细管内水银柱和被封闭气体位置尺寸如图所示,水银上表面恰位于粗细管连接处.外界大气压p0=76cmHg柱:
(1)保持温度不变,缓慢向上移动活塞,使水银底部处于粗细管连接处,求在此过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
(2)某同学认为:初始时,对“工”字型轻活塞受力分析可知,只要增大“工”字活塞下方截面积,大气压产生的竖直向上的推力会增大,就可以仅靠大气压顶住活塞使其保持静止.
上述分析过程是否正确?试通过文字或列式说明理由(不需要计算最后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2年初,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轨道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两颗工作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两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1向后喷气一定能追上卫星2
B.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frac{2rπ}{3gR}\sqrt{gr}$
D.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frac{{g{R^2}}}{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在直线MN上方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放置直线MN上P点的粒子源(粒子均带负电),可以向磁场区域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发射出比荷k和速率v均相同的粒子,PQ间距离等于粒子的轨道半径R,则过Q点的离子的运动时间为(  )
A.$\frac{2πR}{v}$B.$\frac{πR}{3v}$C.$\frac{5πR}{3v}$D.$\frac{πR}{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内部具有核式结构
B.在${\;}_{1}^{2}$H+${\;}_{1}^{3}$H→${\;}_{2}^{4}$H+x中,x表示质子
C.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都是质量亏损的放出核能过程
D.一个氢原子从n=1能级跃迁到n=2能级,必需吸收光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B.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随时间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测量小物块0与平板P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 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0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0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让落点更准确,以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2)物块0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R}{L}-\frac{{s}^{2}}{4hL}$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3)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B处不平整(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