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进了30m经过B点,又向东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求:
(1)前5s内的平均速度;
(2)求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质点运动的起点是A点,终点是D点,位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并确定分析全程的位移大小,由平均速度公式$\overline{v}$=$\frac{x}{t}$求解前5s内的平均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题分析全程的路程,求出平均速率

解答 解:(1)前5秒的平均速度为:$\overline{v}$=$\frac{x}{t}$=$\frac{30}{5}$=6m/s
(2)由题分析可知,质点的总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x=30m,时间t=20s,则平均速度大小为$\overline{v}$=$\frac{x}{t}$=1.5 m/s,方向与位移相同,向西.
由题分析可知,全程的路程S=30m+60m+120m=210m,则平均速率为$\overline{v}$=$\frac{x}{t}$
$\frac{210}{20}$=10.5m/s
答:(1)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 m/s,方向向西,全程的平均速率是10.5m/s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区别的能力,紧扣它们的定义进行研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所示,在等量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它们连线的中垂线ab上,有一电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a、b相对O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B.电子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加
C.电子的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D.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填测量工具)和交流(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D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GK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A(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2)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遮光条宽度d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
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D(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t-F图        B.t2-F图       C.$\frac{1}{t}$-F图     D.$\frac{1}{t^2}$-F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同学利用图甲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在均匀长木板上的运动规律.

(1)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乙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x1=3.62cm,x4=5.12cm,由图中数据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0.50m/s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即x2)约为4.62cm.
(2)用该实验装置探究ɑ与F、M之间的关系,要用钩码(质量m)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的细线拉力,需满足M>>m,满足此条件做实验时,得到一系列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对应数据,画出a-F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不计滑轮摩擦及纸带阻力的影响,由图象可知,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为没有破坏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小车的质量M=1kg;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钩码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拉力F,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验证动能定理,在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合外力的条件下,在图乙纸带中1、3两点间对小车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mg(x2+x3)=$\frac{M}{8{t}^{2}}$[(x3+x42-(x1+x22](用题中所涉及数据的字母表示,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2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水平的传送带以v0=4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长为l=19m.某时刻在其左端轻放上一小物块,5s后传送带因故障停止转动,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 10m/s2.试通过计算判断物块能否到达传送带的右端,若不能,请算出离右端最近的距离s,若能,请算出到达右端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2.0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小华、小刚共同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中的各个器材元件的参数为: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r约3Ω)、电流表(量程2.0A,内阻rA=0.8Ω)、电阻箱R1(0~99.9Ω)、滑动变阻器R2(0~Rt)、开关三个及导线若干.他们认为该电路可以用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R2接入电路的阻值.

(1)小华先利用该电路准确地测出了R2接入电路的阻值.
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某位置,接着闭合S、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再闭合S、S1,断开S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为3.6Ω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3.6Ω.
(2)小刚接着利用该电路测出了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他的实验步骤为:
a.在闭合开关前,调节电阻R1或R2至最大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后闭合开关S,再闭合S1(选填“S1”或“S2”);
b.调节电阻R1(选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电阻值R和电流I的数据;
c.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②图乙是他由实验数据绘出的$\frac{1}{I}$-R图象,图象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电源内阻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电源电动势E=6.0V,内阻r=2.8Ω.(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