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选修3-5模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温度、压强无关;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电子释放出来.
解答:解:A、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A错误.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无关.故C错误.
D、β衰变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然放射现象、核式结构模型、半衰期、衰变等基础知识点,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不能混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3-5模块)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模块]
(1)激光制冷原理可以根据如图所示的能级图简单说明,激光射入介质中,引起介质中的离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n=11,一些处于激发态n=11的离子很快吸收热量转移到激发态n=12,离子从激发态n=11和n=12向基态跃迁辐射两种荧光,部分辐射荧光的能量大于入射激光的能量,上述过程重复下去实现对介质的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两种辐射荧光波长都大于射入介质的激光波长
B.激光制冷过程中,介质内能减少量等于辐射荧光与吸收激光的能量差
C.两种辐射荧光在同一装置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不相等
D.若两种辐射荧光分别照射同一金属板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
(2)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止着一质量为M=0.4kg的薄木板,一个质量为m=0.2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以υ0=4m/s的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一段时间后,又从木板上滑下(不计木块滑下时机械能损失),两物体仍沿直线继续向前运动,从木块与木板刚刚分离开始计时,经时间t=3.0s,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了x=3m,已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薄木板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修3-5模块选做题)

(1)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有动量,即光具有粒子性(    )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2)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本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来供电,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即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转化成一个氦核()和两个正电子()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p=1.007 3 u,α粒子的质量mα=4.001 5 u,电子的质量me=0.000 5 u。1 u的质量相当于931 MeV的能量。

①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

②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陕西省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训练(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计算题

[物理选修3-5模块][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麦克斯韦验证了电磁场理论,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路面上,有一质量为m1=5kg的无动力小车以匀速率v0=2m/s向前行驶,小车由轻绳与另一质量为m2=25kg的车厢连结,车厢右端有一质量为m3=20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开始物体静止在车厢上,绳子是松驰的.求:

①当小车、车厢、物体以共同速度运动时,物体相对车厢的位移(设物体不会从车厢上滑下);
②从绳拉紧到小车、车厢、物体具有共同速度所需时间.(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陕西省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训练(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计算题

[物理选修3-5模块][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麦克斯韦验证了电磁场理论,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路面上,有一质量为m1=5kg的无动力小车以匀速率v0=2m/s向前行驶,小车由轻绳与另一质量为m2=25kg的车厢连结,车厢右端有一质量为m3=20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开始物体静止在车厢上,绳子是松驰的.求:

①当小车、车厢、物体以共同速度运动时,物体相对车厢的位移(设物体不会从车厢上滑下);

②从绳拉紧到小车、车厢、物体具有共同速度所需时间.(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