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中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为m1,钩码质量为m2,并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中m1应远大于m2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用a-$\frac{1}{m1}$图象
(2)下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分析 实验时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两个: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为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②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根据纸带数据,由△x=at2可求小车的加速度.

解答 解:(1)A、平衡摩擦力,假设木板倾角为θ,则有: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
C、让小车的质量m1远远大于钩码的质量m2,因为:实际上绳子的拉力F=m1a=$\frac{{m}_{1}}{{m}_{2}+{m}_{1}}$m2g,故应该是m2<<m1,而当m2不再远远小于m1时a=$\frac{{m}_{2}g}{{m}_{2}+{m}_{1}}$=$\frac{g}{1+\frac{{m}_{1}}{{m}_{2}}}$,随m2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故C正确.
D、F=ma,所以:a=$\frac{1}{{m}_{1}}$F,当F一定时,a与$\frac{1}{{m}_{1}}$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CD.
(2)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5=0.1s,
根据纸带数据,由△x=at2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frac{{X}_{CE}-{X}_{AC}}{(2t)^{2}}$=$\frac{(21.60-8.79)cm-8.79cm}{(0.2s)^{2}}$=1.0m/s2
(3)随着力F的增大,即砝码和小盘总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砝码和小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CD;(2)1.0; (3)C.

点评 教科书本上的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灯泡L1、L2,分别与定值电阻R和自感线圈L串联,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闭合电键S,电路稳定后两灯泡均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电键S后,灯泡L1逐渐变暗
B.闭合电键S后,灯泡L2逐渐变亮
C.断开电键S后,B点电势比A点电势高
D.断开电键S后,灯泡L2闪亮一下再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
A.粒子在M点的电场力大于N点的所受的电场力
B.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的速度大于在N点的速度
D.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小于在M点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的倾角都是a,球的质量都是m,视为质点,球都是用轻绳系住处于平衡状态.A、B、C、D四种情况下,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时刻的波形图想如图所示,已知该波峰的周期为T,a、b、c、d 为沿波传播方向上的四个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frac{T}{2}$时,质点c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B.在t+2T时,质点 d 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C.从 t 到t+2T的时间间隔内,质点d 通过的路程为6cm
D.t 时刻后,质点b 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
E.从 t 时刻起,在一个周期内,a、b、c、d四个质点所通过的路程均为一个波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A、B两根细绳系住一个金属小球,A绳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B绳一端用手拉住,两绳子互相垂直,小球静止.现在缓慢将小球放低,但两绳子始终垂直,则两细绳上的拉力FA和FB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FA变大,FB变小B.FA变小,FB变大
C.FA变小,FB不变D.FA变大,FB先变小再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图甲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0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是平衡位置在x1=1m、x2=12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大小为6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t1=11s时质点Q沿y轴负向运动
D.质点P、Q振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可能同时相同
E.质点P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πt+$\frac{π}{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滑雪运动是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大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8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5变为μ2=0.25.一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地面,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坡长L=24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
(3)若滑雪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3=0.4,求滑雪者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1)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某金属圆筒外径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读出该圆筒外径的测量值为2.360cm.
(2)如图2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棒直径的示意图,读出该金属棒直径的测量值为2.63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