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在前4s内物体(  )
A.经历一次减速和一次加速B.经历一次减速和两次加速
C.经历两次减速和一次加速D.经历两次减速和两次加速

分析 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速度的方向.根据图线速度变化的变化分析物体做什么运动.

解答 解: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图知,物体先沿正向减速,接着沿负向加速,再沿负向减速,最后沿正向加速,所以在前4s内物体经历两次减速和两次加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方向,根据图象的形状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MN、PQ为间距L=0.5m足够长的平行导轨,NQ⊥MN.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NQ间连接有一个R=4Ω的电阻.有一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0=1T.将一根质量为m=0.05kg、电阻为r=1Ω的金属棒ab紧靠NQ放置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NQ平行.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是光滑的,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已经达到稳定速度,cd距离NQ为s=5m.求:(g=10m/s2,sin37°=0.6,cos37°=0.8)
(1)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回路中的电流;
(2)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
(3)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4)若将金属棒滑行至cd处的时刻记作t=0,从此时刻起,让磁感强度逐渐减小,可使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t=1s时磁感应强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水平推力F1、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的a、b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两物体是v-t图象如图(OAB、OCD分别是a、b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ma=2mb,tOB=tBD,AB 平行CD,则(  )
A.F1的冲量小于F2的冲量B.F1的冲量等于F2的冲量
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中国科学院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为V0的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原子核,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做对心正碰,碰后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新核与质子同方向运动,且垂直磁场方向,通过分析偏转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7.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
②求出质子的速度.(质子中子的质量均为m)
③估算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斜面,此后过程中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已知小物块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对于小物块在斜面体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体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
B.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始终大于或等于(M+m)g
C.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时间小于向下运动的时间
D.小物块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质量为2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2s后其动量大小变为8kg•m/s,则该物体(  )
A.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等于2NB.所受冲量可能等于20N•s
C.所受冲量可能等于12N•sD.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等于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质量为4t的机车,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0kW,运动阻力恒为2×103N,试求:
(1)机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当机车的速度为10m/s时,机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某跳伞运动员正减速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对伞绳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C.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小于运动员的重力
D.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伞绳的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可能为(  )
A.30NB.40 NC.50 ND.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