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第1s内的位移是10 m | B. |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 ||
C. | 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 | D. |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表达式求出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A、第1s内的位移x1=(6+5×1-1)-6m=4m,故A错误.
B、前2s内的位移x2=(6+5×2-4)-6m=6m,则前2s内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x}_{2}}{{t}_{2}}=\frac{6}{2}m/s=3m/s$,故B正确.
C、根据$x={v}_{0}t+\frac{1}{2}a{t}^{2}=6+5t-{t}^{2}$得,加速度a=-2m/s2,任意1s内速度的增量△v=at=-2×1m/s=-2m/s.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时间相同,AD是匀加速运动的轨迹 | |
B. | 时间相同,AC是匀加速运动的轨迹 | |
C. | 沿AC用时最短,AC是匀加速运动的轨迹 | |
D. | 沿AD用时最长,AD是匀加速运动的轨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法拉第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进一步证实了电子的存在,揭示了电荷的非连续性 | |
B. | 把电容器的电量Q和两极板间的电压U的比值定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取决于电量Q和电压U,且它能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 |
C. | 奥斯特由环形电流和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现象电本质 | |
D. | 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他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研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流经电阻R的电流的频率为100Hz | B. | 电压表V的示数为10$\sqrt{2}$ V | ||
C. | 流经R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 D. | 电阻R上每秒产生的热量为10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水波的波长是$\frac{40}{3}$m | |
B. | 水波的频率是$\frac{1}{3}$Hz | |
C. | 水波的波速是$\frac{40}{9}$m/s | |
D. | 若引起水波的波源振动加快,波的传播速度将变慢 | |
E. | 若引起水波的波源振动减慢,波的传播速度将变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