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可绕固定光滑水平转轴O转动,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通过圆周最低点A的速度大小为$\sqrt{7gL}$,则轻杆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
A.6mgB.7mgC.8mgD.9mg

分析 在A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杆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解答 解:在A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frac{m{v}^{2}}{L}$,解得$F=mg+\frac{m{v}^{2}}{L}=8mg$,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关键搞清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定律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O、P两点,分别放有物块A、B,让物块B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动,其加速度大小为$\frac{3}{2}gsinθ$,同时物块A从O点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其加速度大小为$\frac{1}{3}gsinθ$,两物块恰好不相碰,斜面足够长.滑块可看作质点求:
(1)物块B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时间
(2)O、P两点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将湿透的雨伞水平匀速旋转,将观察到水滴被抛出后的俯视轨迹是(  )
A.每个水滴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B.每个水滴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
C.许多水滴落地后排在一个圆周上D.许多水滴落地后排在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同学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如图甲所示,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摆球直径d=16.50mm.

(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一个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最小刻度为1mm)测得摆线长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较小夹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frac{t}{n}$,并记录数据;
E.改变摆线长,重复B、C、D的操作并记录数据.
该同学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第一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利用g=$\frac{4{π}^{2}l}{{T}^{2}}$求出多组g值,然后计算g值的平均值,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第二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在图乙中描点,然后连线;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中测量摆线长l和单摆周期T的偶然误差都比较小.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第一种方法求出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摆长没有加摆球半径.
(4)该同学根据第二种方法在图乙描出了点,请你在图乙中描绘出T2-l图线.该同学从图乙中求出图线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与斜率k的关系式为g=$\frac{4{π}^{2}}{k}$.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该方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两质量均为2m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
(1)物块第一次离开劈A时,劈A的速度;
(2)物块在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重力加速度为g)
(3)劈B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赤道上的物体A和苏州区的物体B都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角速度小于物体B的角速度
B.物体A的线速度小于物体B的线速度
C.物体A的向心力大于物体B的向心力
D.物体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斜面AC的高度为h,倾角为θ,一小球从斜面顶端A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到斜面底端C点.小球运动轨迹上的B点离斜面的距离最大,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的初速度大小;
(2)小球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
(3)小球落在C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β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转动的跷跷板上A、B两点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和vB,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和ωB,则(  ) 
A.vA=vB,ωABB.vA=vB,ωA≠ωBC.vA≠vB,ωABD.vA≠vB,ωA≠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如图1,装有两个光电门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带有窄遮光片(宽度为d)的滑块被一端固定的弹簧经压缩后弹开,依次经过两光电门.光电门有两种计时功能,既可以记录遮光片到达两光电门的时间差t,又可以分别记录在两光电门处的遮光时间△tA和△tB.(在本题各次实验中,滑块运动到A前已脱离弹簧)

(1)遮光片经过A时的速度大小为$\frac{d}{△{t}_{A}}$(选用d、t、△tA或△tB表示)
(2)利用实验中测出的d、△tA、△tB和AB间距s,写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frac{{{{({\frac{d}{{△{t_A}}}})}^2}-{{({\frac{d}{{△{t_B}}}})}^2}}}{2gs}$(重力加速度为g)
(3)将光电门A固定,调节B的位置,每次都使物块将弹簧压到同一位置O后由静止释放,记录各次t值并测量AB间距s,作出$\frac{s}{t}$-t关系图线如图2,该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利用该图线可以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4(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