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开始阶段乙运动在甲在前面,20 s后乙落在甲的后面 | |
B. | 第20 s末乙追上甲,且甲、乙运动速度相等 | |
C. | 第40 s末乙追上甲 | |
D. | 第40 s末,两物体相距最大 |
分析 由速度图象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分析甲乙两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
解答 解:
A、在0-2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跑在乙的前面.在t=20s后,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甲仍在乙的前面,直到40s末两者相遇.故A错误.
B、在第20s末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图线的“面积”看出,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乙还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
C、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所以40s末乙追上甲.故C正确.
D、在追上前,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故20s末相距最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根据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基本能力.本题是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的问题,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rac{m{v}_{0}}{2{t}_{0}}$ | |
B. | 水平拉力大小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2倍 | |
C. | 物体在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 | |
D. | 0~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rac{m{v}_{0}^{2}}{4{t}_{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能在④区域,而不可能在①②③区域 | B. | 可能在①区域,而不可能在②③④区域 | ||
C. | 可能在①②区域,而不可能在③④区域 | D. | 可能在①②④区域,而不可能在③区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
B. | 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 |
C. | 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x}{△t}$,当△t非常非常小时,$\frac{△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 |
D. | 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 |
B.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 |
C. |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
D. | 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任何核反应,只要伴随能量的产生,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一定不相等 | |
B. | 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因而太阳的总质量一定不断减小 | |
C. | 虽然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但它的总质量是不可改变的 | |
D. | 若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大于地球向外辐射的能量,则地球的质量将不断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