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AC(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2.050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90.425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57.0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ABD(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3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A(填字母代号).

分析 (1)当摆角小于等于5°时,我们认为小球做单摆运动,摆长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2)游标卡尺的读数先读主尺的刻度,然后读游标尺的刻度;秒表先读出分钟,然后读出秒;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得:g=$\frac{4{π}^{2}L}{{T}^{2}}$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AC、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是为了防止动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如果需要改变摆长来探究摆长与周期关系时,方便调节摆长;故A正确,C正确;
B、周期测量是否准确取决于计时工具;故B错误;
D、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能做圆锥摆运动;但与器材无关;故D错误;
故选:AC.
(2)游标卡尺的主尺的刻度为:20mm;20分度的游标尺精确度为0.05mm,游标尺的第10刻度与上面对齐,所以游标尺的读数为:0.05mm×10=0.50mm.游标卡尺的总读数为20.50mm=2.050cm;
单摆的摆长为摆线的长度与小球的半径的和:L=l+$\frac{d}{2}$=89.40+$\frac{2.050}{2}$=90.425cm
秒表的分钟指针不到1分,超过半分钟,所以秒表的秒针读数为57.0s;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得:g=$\frac{4{π}^{2}L}{{T}^{2}}$;
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测量的摆长偏小,或测量的周期偏大.
A.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球的直径,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大,此时g的测量值偏大,故A正确;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则测量的时间偏小,计算出的周期偏小,测量出的g偏大.故B正确;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真实值大于测量值,所以g的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周期:T=$\frac{t}{31}$<$\frac{t}{30}$,即周期的测量值偏小,此时的g测量值偏大.故D正确;
故选:ABD;
(3)当摆角小于等于5°时,我们认为小球做单摆运动,所以振幅约为:1×0.087m=8.7cm,当小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误差较小,测量周期时要让小球做30-50次全振动,求平均值,所以A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
故选:A;
故答案为:(1)AC;(2)2.050;90.425;57.0;ABD;(3)A.

点评 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从而求解加速度,摆长、周期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单摆的周期采用累积法测量可减小误差.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有一小船正在渡河,如图所示,在到达离对岸30m的P点时,其下游40m处有一危险水域,船的发动机可以使船在静水中以6m/s的速度行驶,假若水流速度为5m/s,求:
(1)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靠岸,则船头的方向及渡河的时间为多少?是否有危险?
(2)若船刚到达P点时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只能改用浆划船,为了使小船在危险水域之前到达对岸,那么小船从现在起相对于静水的最小划行速度应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A、B、C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固定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由静止释放,B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0,C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水平,大小也为v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三者的加速度相同B.三者中A、C将同时滑到斜面底端
C.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速度最大D.三者的位移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所示,竖直面MN的左侧空间中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上、下及左侧无边界).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沿PQ向右做直线运动,Q位于MN上.若小球刚经过D点时(t=0),在电场所在空间叠加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使得小球再次通过D点时与PQ连线成90°角,已知D、Q间的距离为2L,t0小于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磁场变化造成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2)t0与t1的比值;
(3)小球过D点后做周期性运动,则当小球运动的周期最大时,求出此时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及运动的最大周期T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1,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想按甲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l和电流表A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v1.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流表示数很小,很难对电流表读数
(2)另一同学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l的内阻Rv1
①图中R0应选R2.(选填“R1”或“R2”)
②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
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电压表V1的读数为Ul
电压表V2的读数为U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计算电压表V1的内阻Rv1的表达式为Rvl=$\frac{{U}_{1}{R}_{0}}{{U}_{2}-{U}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真空中用绝缘轻质细线悬挂着M、N两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电荷量均为q,M带正电.则N球带正电(选填“正”或“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气体实验定律实验”,分别得到如下四幅图象(如图所示).则如下的有关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研究的是查理定律,则他作的图象可能是图a
B.若乙研究的是玻意耳定律,则他作的图象是图b
C.若丙研究的是查理定律,则他作的图象可能是图c
D.若丁研究的是盖-吕萨克定律,则他作的图象是图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极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  )
A.6种光子中有2种属于巴耳末系
B.6种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C.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eV的能量
D.在6种光子中,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光子康普顿效应最明显
E.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管内,若要使A球和B球通过最高点C时,恰好对管壁压力为零,求:
(1)A、B两球的速度要满足什么条件?
(2)A球通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B球通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那么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