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
D.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E.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C.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P=m1OM+m2ON(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m1OP2=m1OM2+m2ON2(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_{1}\sqrt{{l}_{2}}={m}_{1}\sqrt{{l}_{1}}+{m}_{2}\sqrt{{l}_{3}}$(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分析 (1、2)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因为下落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代表平抛运动的速度.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4)小球落在斜面上,根据水平位移关系和竖直位移的关系,求出初速度与距离的表达式,从而得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解答 解:(1)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v=\frac{x}{t}$,所以用水平射程可以代替速度,则需测量小球平抛运动的射程间接测量速度.故应保证斜槽末端水平,小球每次都从同一点滑下;同时为了小球2能飞的更远,防止1反弹,球1的质量应大于球2的质量;实验中白纸不能移动,但复写纸是可以移动的;故ADE正确,BC错误;
故选:ADE.
(2)根据动量守恒得,m1•OP=m1•OM+m2•ON,所以除了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故选:C.
(3)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可以代表速度,OP是A球不与B球碰撞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A球碰撞前的速度,OM是A球碰撞后平抛运动的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A球的速度,ON是碰撞后B球的水平位移,该位移可以代表碰撞后B球的速度,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P=m1•OM+m2•ON,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由功能关系可知,只要$\frac{1}{2}{m}_{1}{{v}_{0}}^{2}=\frac{1}{2}{m}_{1}{{v}_{1}}^{2}+\frac{1}{2}{m}_{2}{{v}_{2}}^{2}$成立则机械能守恒,故若m1•OP2=m1•OM2+m2•ON2,说明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4)碰撞前,m1落在图中的P′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小球m1和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在图中M′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m2的落点是图中的N′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2. 设斜面BC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L}_{p′}sinα=\frac{1}{2}g{t}^{2}$,Lp′cosα=v1t
解得${v}_{1}=\sqrt{\frac{g{L}_{p′}co{s}^{2}α}{2sinα}}$.
同理${v}_{1}′=\sqrt{\frac{g{L}_{M′}co{s}^{2}α}{2sinα}}$,${v}_{2}=\sqrt{\frac{g{L}_{N′}co{s}^{2}α}{2sinα}}$,可见速度正比于$\sqrt{l}$.
所以只要验证${m}_{1}\sqrt{{l}_{2}}={m}_{1}\sqrt{{l}_{1}}+{m}_{2}\sqrt{{l}_{3}}$即可.
故答案为.(1)ADE  (2)C (3)m1•OP=m1•OM+m2•ON m1•(OP)2=m1•(OM)2+m2•(ON)2 (4)${m}_{1}\sqrt{{l}_{2}}={m}_{1}\sqrt{{l}_{1}}+{m}_{2}\sqrt{{l}_{3}}$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无需测出速度的大小,可以用位移代表速度.同时,在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因为下落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代表平抛运动的速度.若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则机械能守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是某公园设计的一种惊险刺激的娱乐设施,除轨道CD段粗糙外,其余均光滑.一挑战者(穿戴上保护装置)的总质量为m=50kg,由静止开始沿着斜面轨道滑下,无机械能损失地滑入水平轨道并滑入第一个竖直圆形管道,做一次圆周运动后进入水平轨道CD,然后又滑入第二个竖直圆形管道,做一次圆周运动后滑入水平轨道DE,然后飞入水池内.已知第一个圆形管道的半径为R=6m,第二个圆形管道的半径为r=4m,且挑战者经过第一个圆形管道最高点A时刚好对管道内壁没有压力,经过轨道CD过程克服摩擦阻力做功Wf=3250J,水平轨道离水面高度为h=3m,管道的内径相对圆形管道半径可以忽略不计,并将挑战者看做质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s2.求:
(1)挑战者要完成上述过程,他由静止开始下滑的位置距水平轨道的高度H;
(2)挑战者运动到第二个圆形管道最高点B时,他对管道内壁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3)挑战者入水时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三个力F1、F2、F3作用,若此三个力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A.2F1B.2F2C.2F3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甲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示意图,其读数为2.718mm;图乙是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片厚度的示意图,其读数为0.06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frac{{{v_1}+{v_2}}}{2}$
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同学利用如图1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记下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和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
②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BCD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③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A、B两图象,图A中三线表示实验中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图B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长木板的倾角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则A、B间的弹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木块另一端与纸带相连,在钩码牵引下,木块向左运动,钩码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之间各有一个点没标出),不计纸带所受到的阻力.交流电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①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1.5m/s2;(本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木块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为1.0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③某同学发现在实验中未平衡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接着他断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同时还采取如下措施:
a.取下钩码;
b.将木板右端垫高,使木块沿木板下滑;
c.判断已平衡好摩擦力的标准是与木块相连的纸带打出的点间隔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B.

(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5KJ,空气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总热量29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