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0),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m1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2FB.F′<2FC.x′=2xD.x′<2x

分析 根先以两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F和F′,再分别以m1和m2为研究对象,求出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分析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解答 解:A、B、以两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1+m2)g=(m1+m2)a…①
   F′-μ(m1+m2)g=2(m1+m2)a…②
显然,F′<2F.故A错误,B正确.
C、D,由①得:a=$\frac{F}{{m}_{1}+{m}_{2}}$
由②得:2a=$\frac{F′}{{m}_{1}+{m}_{2}}$-μg,
分别以m1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x-μm1g=m1a=m1($\frac{F}{{m}_{1}+{m}_{2}}$),得:x=$\frac{{m}_{1}F}{{m}_{1}+{m}_{2}}$
   kx′-μm1g=2m1a=m1($\frac{F′}{{m}_{1}+{m}_{2}}$-μg,),得:x′=$\frac{{m}_{1}F′}{{m}_{1}+{m}_{2}}$
则有x′<2x.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的解答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采用先整体法求解出物体的共同加速度,然后隔离法对物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比较简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1、m2的小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上升的加速度a的大小也将随之变化.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中能正确反映a与m2关系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要求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操作时先保持m1、m2和纸带静止,给打点计时器通电后才释放该系统.图3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1~6是每隔4个真实点迹(图中未标出)选取的一系列计数点,它们间的距离如图3标示.已知m1=50g、m2=150g,则(g=9.8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率v5=2.4m/s;
(2)设某一点到0点的距离为h,打下该点时系统的速率为v,则该实验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公式为:$\frac{1}{2}$(m1+m2)v2=(m2-m1)gh
(3)从记数点0运动到5的过程,系统动能的增量△EK=0.58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0.59J;
(4)若某同学用图象法处理本实验的数据,所作的图象如图2所示,h仍为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由图中数据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7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和B,用绳连接后挂在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的滑轮上,处于平衡状态.在两滑轮中点再挂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C,设竖直绳足够长,放手后,则(  )
A.C仍保持静止在原来的位置B.C一直加速下落
C.C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不变D.C下落的过程是先失重再超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系在O点,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图中A点为圆周运动的最低点,B点与圆心等高,对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低点A处线上的拉力一定最大
B.上升过程中,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一定变小
C.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能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
D.若小球运动到B点时细线突然断裂,则小球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再次回到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2μmgB.4μmgC.3μmgD.6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飞机起飞前在地面上滑行,可以在30s内,速度由零增加到81m/s.那么,飞机起飞前的加速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2R和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AB、CD和一段光滑圆弧组成.斜面动摩擦因数均为0.25,而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AB=CD=2R,A、D等高,D端固定一小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D点离地高为多少?
(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走过的总路程.
(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和小圆弧最低点Q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探究功能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有:长木板、小车(前面带小钩)、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纸带、刻度尺、天平、小铁钉2个、导线若干.在上述实验器材中,多余的器材是天平天;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将长木板放到水平实验台上,依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到一定的长度,整理好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编号为1;
C.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相等,打出的纸带,分别编号为2、3…
D.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把第一次实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则第2次、第3次…实验对小车做的功分别计记为2W0、3W0…,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E.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也可能是其他关系)为横坐标作图;
F.整理实验器材.
以上实验步骤中有疏漏的步骤是:AA,有错误的步骤是D (填写步骤前相应的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