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如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粗糙的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两个光滑圆形轨道组成,B、C分别是两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第一个圆形轨道的半径R1=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恰能通过第一圆轨道的最高点A、B间距L1=18.5m,B、C间距L2=12.5m.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1)小球在经过第一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二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2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

分析 (1)小球恰能通过第一圆轨道的最高点,在最高点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小球在经过第一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开始到运动到第一圆轨道运动最高点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得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有两种情况: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轨道,与上题相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半径R2
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R2,即上升到与圆心等高处,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半径R2.为保证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根据几何知识知:R2最大值应满足:(R1+R22=L2+(R1-R22,解得R2.即可得到半径R2的可变范围;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

解答 解:(1)设小球在经过第一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1
小球在最高点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frac{{v}_{1}^{2}}{{R}_{1}}$
解得 v1=$\sqrt{14}$m/s
(2)小球从开始到运动到第一圆轨道运动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gL1-2mgR1=$\frac{1}{2}m{v}_{1}^{2}$-$\frac{1}{2}m{v}_{0}^{2}$
解得 μ=0.2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2,应满足
   mg=m$\frac{{v}_{2}^{2}}{{R}_{2}}$
从A到第二圆轨道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g(L1+L2)-2mgR2=$\frac{1}{2}$mv22-$\frac{1}{2}$v02
由上两式解得:R2=0.4m
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2,即上升到与圆心等高的位置,
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L1+L)-mgR2=0-$\frac{1}{2}$mv02
解得:R2=1.0m
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2最大值应满足:(R1+R22=L2+(R1-R22
解得 R2=27.9m
综合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R2≤0.4m 或 1.0m≤R2≤27.9m
当0<R2≤0.4m 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μmgL′=0-$\frac{1}{2}$mv02
解得 L′=36.0m
当1.0m≤R2≤27.9m 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L″=L′-2(L′-L1-L)=36-2×(36-18.5-12.5)=26.0m
答:
(1)小球在经过第一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是3.7m/s;
(2)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3)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二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2的可变范围为 0<R2≤0.4m 或 1.0m≤R2≤27.9m;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是36.0m或26.0m.

点评 选取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知道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含义:重力等于向心力.要知道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并不一定要求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用频率为v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γ-W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它的压强、体积都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增加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图甲所示是交流发电机的模型示意图.两磁极间的磁场可以视作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有一矩形线圈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转动,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的内阻为1Ω,外接灯泡的电阻为9Ω,则(  )
A.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B.在t=0.005 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最大
C.若线圈的转速改为25 r/s,则电动势的有效值为3 V
D.若线圈的转速改为25 r/s,则通过电灯的电流为0.3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同学欲采用下列器材研究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内阻约为6Ω)的伏安特性曲线.
A.直流电源(3V,内阻不计);
B.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3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Ω);
E.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为2A);
F.滑动变阻器(0~1000Ω,额定电流为0.5A);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减小测量误差,电压表应选用C,滑动变阻器应选用E.(选填序号)
(2)该同学选择电流表外接法,且要求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范围尽量大些.请在如图甲的虚线框中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3)闭合开关,逐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其中某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IA=0.24A,UV=1.50V.
(4)该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在如图丙所示的I-U坐标图上已描好了点,请你在图丙中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线.

(5)该同学连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图丁所示,请指出他的电路接线中的错误:电流表用了内接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雄猫停在树上某处,在地面上一只老鼠用弹弓将石弹射向雄猫,过了t=1s石弹落到雄猫旁,若石弹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落到雄猫旁时的速度方向垂直,则老鼠与雄猫的距离为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用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产生磁场的原因
D.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制冷机是一种利用工作物质(制冷剂)的逆循环,使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装置,通过制冷机的工作可以使一定空间内的物体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低温状态.夏天,将房间中一台正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试分析这是否可以降低室内的平均温度?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_{7}^{14}$N+${\;}_{2}^{4}$He→${\;}_{8}^{17}$O+${\;}_{1}^{1}$HB.${\;}_{92}^{238}$U→${\;}_{90}^{234}$Th+${\;}_{2}^{4}$He
C.${\;}_{1}^{2}$H+${\;}_{1}^{3}$H→${\;}_{2}^{4}$He+${\;}_{0}^{1}$nD.4${\;}_{1}^{1}$H→${\;}_{2}^{4}$He+2${\;}_{1}^{0}$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