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
A.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过程Ⅰ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分析 物体所受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关键是抓住各个过程中钢珠所受外力的冲量和动量改变量的关系.

解答 解:A、过程Ⅱ中钢珠的初动量不为零,末动量为零,因此动量的改变量不为零,故A错误;
B、过程Ⅱ中,钢珠所受外力有重力和阻力,所以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冲量大小的和.故B错误;
C、在整个过程中,钢珠动量的变化量为零,由动量定理可知,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零,故C正确;
D、过程I中钢珠只受重力,故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清过程,正确选择研究过程,分析各个过程中钢珠受力情况,并紧扣动量定理的内容来逐项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机械运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
B.在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D.横波中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纵波中振动质点随波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某液体报警装置,电路图图所示.M为传感器,接触到液体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S增大,则装置发出警报.若发出警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B.RM变大,且R越小,US增大越明显
C.RM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大D.RM变小,且R越大,US增大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跳高比赛中,必须在运动员着地处铺上很厚的海绵垫子,这是为了(  )
A.减小运动员着地过程中受到的冲量作用
B.减小运动员着地过程中受到的平均冲力
C.减小运动员着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
D.减小运动员的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两个小物块B和C,相距l=1.0m. 小物块A以速度v0=l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弹性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m/s.己知A和B的质量均为m=0.5kg,各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l0m/s2)求:

(1)与C即将碰撞时A、B的速度;
(2)物块C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某人将物体沿斜面向上拉,拉力F大小等于摩擦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B.物体做减速运动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做负功,物体动能在减小
D.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乙所示.电梯总质最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求1-10s内拉力所做的功;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匀速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螺线管,B是铁块,螺线管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现使螺线管a端接直流电源负极,b端接正极,调节螺线管中电流的大小,使铁块B向上加速运动,在B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螺线管A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螺线管A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
C.螺线管A的下端为S极,天平左盘下降
D.螺线管A的下端为S极,无法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17学年宁夏卫一高一上学期11月考物理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

C.在斜面上O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D.在斜面上O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