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小明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测某一电阻值时,分别用R×1、R×10两个电阻挡测了两次,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应该用×10挡,被测阻值约为200Ω.

分析 (1)欧姆表指针指在中间附近时,读数最准确;欧姆表每次使用应该先选档位,然后欧姆调零,最后测量;再换挡位、测量;最后调到交流最大电压挡;
(2)欧姆表读数等于表盘读数乘以倍率.

解答 解:欧姆表指针指在中间附近时,读数最准确,故第一次指针指在左边,第一次的读数大,所以选择的档位太小;第二次指在中间,所选择的档位合适,所以要选择“×10”档;
欧姆表选择×10挡,由图示表盘可知,电阻阻值为:20×10Ω=200Ω.
故答案为:×10,200

点评 本题考查了欧姆表的使用技巧以及读数方法,基础题.换挡之后一定要进行欧姆表调零是做该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一个电子(电量为e)以速度v0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的入射方向的夹角为θ=30°,(电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电子的质量m
(2)穿过磁场的时间t
(3)使电子恰好不能从A边界射出时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也可以独立存在
C.有的物体受到的力是没有施力物体的
D.对于一个力来说,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对于本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砂和桶的总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
D.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F2为横坐标
(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甲,下列对此同学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BCD
A.打点计时器不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而应使用交流电源
C.不应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而应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平衡摩擦力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图中的点为实际打出来的点,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加速度为12.8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中直线发生明显弯曲的原因是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随着F的增大,即随着钩码质量增大,逐渐的钩码质量不再比小车质量小的多,因此会出现较大误差,使图象发生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图2给出了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

(1)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vB=1.26m/s,vE=1.62m/s.(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求出木块的加速度为a=3m/s2
(3)若木块质量是重物质量的1.4倍,试求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省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张国政多次在世界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举起杠铃后保持稳定的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大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B.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小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C.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所示:
(1)本实验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中,控制不变的量是B (填选项前字母)
A.小沙桶的重量B.小车的质量
(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a-F图线,如图2所示.图线的延长线没有过坐标原点,可能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原子,通过这个实验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目前我们认为原子核是由两种基本粒子组成的,本别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在做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直径d=0.700mm.如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frac{πU{d}^{2}}{4IL}$(用题目给的物理量符号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