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
A.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 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 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 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x-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得出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的速度;由纵坐标的差值可得出位移,同时要将图象与两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联系起来.
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米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m,故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所以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25s时相遇,故BCD正确.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辆汽车正以v1=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v2=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a=0.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则
A. 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10s
B. 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s
C. 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30 m
D. 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υ-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则下面四组
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
A. =t1, d=S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奥的斯电梯”在北京、上海、深圳、惠州等地频出事故,致使大家“谈奥色变”,为此检修人员对电视塔的观光电梯作了检修,如图是检修人员搭乘电梯从一楼到八楼上下的v﹣t图(取电梯向上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检修人员在2~6s内对地板的压力相同
B. 检修人员在0~2s和在4~6s内处于超重状态
C. 0~2s内和4~6s内电梯对检修人员作用力不同
D. 0~2s内和6~8s内电梯对检修人员作用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手握着竖直的瓶子时,有时担心它掉下去,就会把它握得更紧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瓶子所受的合外力
B. 增大手与瓶子间的动摩擦因数
C. 增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D. 增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长为1.5m的长木板B静止放在水平冰面上,小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从木板B的左端滑上长木板B,直到A、B的速度达到相同,此时A、B的速度为0.4m/s,然后A、B又一起在水平冰面上滑行了8.0cm后停下.若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的质量相同,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5.求:(取g=10m/s2)
(1)木块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
(2)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