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200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B、C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那么

(1)计算B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vB2=2gxOB,乙同学用vB=$\frac{xAC}{2T}$.其中所选择方法正确的是乙(填“甲”或“乙”)同学.
(2)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9.5m/s2
(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OA之间扯断,他仅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能(填“能”或“不能”)

分析 题的关键是处理纸带问题时应用v${\;}_{\frac{t}{2}}$=$\frac{x}{t}$ 求瞬时速度,既可以用mgh=$\frac{1}{2}$mv2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也可以用mgh=$\frac{1}{2}$mv22-$\frac{1}{2}$mv12来验证.

解答 解:(1)、由于实验过程中重物和纸带会受到空气和限位孔的阻力作用,导致测得的加速度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所以求速度时不能用${v}_{B}^{2}$=2gSOB,来求,只能根据v${\;}_{\frac{t}{2}}$=$\frac{x}{t}$,求瞬时速度值,所以乙正确.
(2)、根据△x=at2,可求出a=$\frac{{x}_{BC}-{x}_{AB}}{{T}^{2}}$,代入数据解得a=9.5m/s2
(3)、根据mgh=$\frac{1}{2}$mv22-$\frac{1}{2}$mv12可知,可以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验证机械能守恒,即能实现.
故答案为:(1)乙;(2)9.5;(3)能.

点评 明确实验原理,熟记处理纸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分清理论推导与实验探索的区别,学会求加速度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采用让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多选)CD.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D.220V交流电源
(2)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sqrt{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frac{v^2}{2g}$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瞬时速度v.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D.(填入相应的字母)
(3)甲同学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的纸带,如图2所示.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5个点A、B、C、D、E,测出A点与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从起始点O开始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EP=mg(s0+s1),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frac{{m{{({s_1}+{s_2})}^2}{f^2}}}{32}$.在误差充许的范围内,如果△EP=△EK,则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4)乙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时间隔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1、2、3、4、5、6、7,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正确求出打相应点时的速度v.各计数点对应的数据见表:
计数点1234567
h/m0.1240.1940.2790.3800.4970.6300.777
v/(m•s-11.942.332.733.133.50
v2/(m2•s-23.765.437.459.8012.25
他在如图3所示的坐标中,描点作出v2-h图线.由图线可知,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9.75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g或9.80,则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远距离输电线路示意图如图所示,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及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则(  )
A.用户负载增加时,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电流不变
B.降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电流较小,用较粗的导线绕制成
C.因为先升压后又要降压,所以不用变压器直接输电更节约电能
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轮的半径均为$\frac{1}{π}$,顺时针转动,两轮轴心相距L=8.0m.将一物体轻放在传送带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1)当传送带以v0=4.0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由A端运送到B端所用时间为多少?
(2)要想尽快将物体由A端送到B端(设初速度仍为零),轮的转速至少应为多大?
(3)在运送物体的过程中物体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当物体静止释放在A端时,传送带做初速度v0=$\frac{16}{3}$m/s的匀减速运动,物体刚好到达B端,求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和划痕的长度.(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一根跨过一固定水平光滑细杆O的轻绳,两端各系一小球,球a置于地面,球b被拉到与细杆等高的位置,在绳刚被拉直时(无张力)释放b球,使b球由静止下摆,设两球质量相等,则a球刚要离开地面时,跨越细杆的两段绳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收音机能收到电台发出的声音信号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直接得到的
B.火车向火车站驶来,站台上的人听到火车的汽笛声越来越急促,是因为火车发出的 声音 频率变大,音量变高,以示警告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衍射的现象
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同学用下面的方法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将足够长的木板固定在水平的桌面上,在木板虚线PP′上钉两个钉子,木块上钉一个钉子,橡皮筋两端分别固定在木板的钉子上.现将木块拉至虚线OO′处,释放木块,设其前端到达PP′时速度为v,木块离开橡皮筋后滑行的距离为s.

(1)如果用一根橡皮筋将木块拉到OO′处,释放木块,橡皮筋对木块做的功为W,那么,当把三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起来将木块拉到OO′处,释放木块,橡皮筋对木块所做的功为3W;(图中两虚线间距离很小,摩擦不计)
(2)木块离开橡皮筋后在木板上做C
A.匀速直线运动    B.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先减速后匀速运动
(3)用1,2,3,4,5根橡皮筋分别对木块做功,测得木块离开橡皮筋后滑行的距离为s1,s2,s3,s4,s5.以橡皮筋对木块做的功W为纵坐标,以滑行的距离s为横坐标,作出W-s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那么W与v的关系是W∝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轨道A上端静止滑下,到达轨道底端时正好无能量损失滑上质量为M长木板Q的右端.A、Q置于水平桌面上,Q上表面水平.Q左侧桌面上有一挡板,Q与挡板之间有一被压缩的理想弹簧,弹簧与Q之间未连接(挡板与弹簧图中均未画出).已知轨道A的半径为R,P与Q上表面之间动摩擦系数μ1=0.5,Q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系数μ2=0.1,M=6m,弹簧弹性势能为7.5mgR.当P滑上Q时,迅速撤去轨道A,弹簧将Q弹离,之后P滑到Q左端时两者速度刚好均为0.试求Q的长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力踢质量约为0.4kg的足球,使球由静止以20m/s的速度飞出.假定他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35m停止.那么他对球所做的功是(  )
A.60 JB.80 JC.3000 JD.700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