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两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比mA∶mB=3∶8,实验结果如图所示,O为斜槽末端所装铅垂线的投影点,则为________,入射小球应为________,小球半径为______cm;碰撞前系统动量=_____单位,碰后A、B两球的动量比为_______.

答案:A球投影点,B球,1,160,9:11
解析:

碰前系统的动量为

   p=mB·=8×20=160单位(设mB为8个单位)

碰后B球动量为

   pB=mB×=8×11=88单位

碰后A球动量为

   pA=mA·=3×24=72单位

碰后A、B两球动量比为

   PA∶PB=9∶1

故结论为:A球投影点;B球;1;160;9∶1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培养探索的科学实验能力是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 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
(1)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水平速度的理论根据是
各小球下落时间相同,水平位移与水平速度成正比
各小球下落时间相同,水平位移与水平速度成正比

(2)安装斜槽轨道时,应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其目的是
B
B

A.入射球得到更大的速度
B.入射球与被碰撞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
C.入射球与被碰撞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D.入射球与被碰撞球碰撞后都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3)某次试验中,称得小球的质量m1=100g,m2=50g,应选
m1
m1
做入射小球.两小球相碰时在地面上的球心投影分别是O、O′,碰撞前后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为M、P、N,根据如图所示的测量数据知,碰前系统的动量大小为
3.00
3.00
kg.cm,碰后系统的动量大小为
2.97
2.97
kg.cm(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汕头二模)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所验证的是从斜槽某一位置滚下的小球A在斜槽的水平出口处与静止于支架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时动量守恒,A、B两球半径都为r且已知.根据小球下落高度相同,飞行时间相等,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我们可以用小球的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代替其速度.
(1)若小球A的质量为m1,小球 B的质量为m2,则质量大小关系必须满足m1
大于
大于
 m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所示,O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是B球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M、P、N分别是实验时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则表示A、B两小球碰撞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m1?
.
OP
=m1?
.
OM
+m2?(
.
ON
-2r)
m1?
.
OP
=m1?
.
OM
+m2?(
.
ON
-2r)

(3)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于操作中,如斜槽不够水平,两球球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和两个小球没有达到水平正碰,入射小球每次滚下没有由静止开始等,都给实验带来误差,请你再列出两处可能使实验产生误差的操作.
没有多次碰撞,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应该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
没有多次碰撞,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应该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

入射球每次滚下没有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
入射球每次滚下没有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实验要证明的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即m1v1=m1v1′+m2v2
(1)按这一公式的要求,需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和它们碰撞前后的水平速度,但实验中我们只需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和飞行的水平距离.这是由于小球碰撞后做
 
运动,各球下落高度相同,因而它们的
 
也是相同的,可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来代表小球的水平速度.
(2)实验时,质量分别为m1、m2的球半径大小均为r,且都已知,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补充的测量工具还有
 

(3)由于偶然因素的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落点不完全重合是正常的,落点(如P点)的确定办法是
 

(4)用图中的符号来表示A、B两小球碰撞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5)两球质量应满足m1
 
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所验证的是从斜槽某一位置滚下的小球A在斜槽的水平出口处与静止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时动量守恒.两球半径大小均为r,且已知.实验时,小球A的质量m1和小球B的质量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_m2.实验时,除实验装置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应有__________.实验时若球的落点分别为图中所示的M、P、N点,则A、B两小球碰撞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