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 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原子弹的研制,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A排除。原子弹的使用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故B排除。科技发明是双刃剑,不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故C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如计算机、核能,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质量为m的铁球以速度v向左壁碰去,来回碰几次后停下来,而箱子始终静止,则整个过程中( )

A. 铁球对箱子的冲量为零

B. 铁球和箱子受到的冲量为零

C. 箱子对铁球的冲量为,向右

D. 摩擦力对箱子的冲量为,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小球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另一个相同的小球在黏性较大的液体中由静止开始下落。在它们下落相同高度的过程中

A. 动能的变化量相同

B. 重力做的功相同

C. 重力勢能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 机械能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下图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5.0 cmy245.0 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________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60.0 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C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惟有外力才能克服物体的惯性。其蕴含的价值观是‘崇尚人的价值”因为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这说明

A. 经典力学体系完成对自然的认识

B. 近代科学提升教皇的权威和地位

C. 近代科学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D. 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个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上用力F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 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

D. 若人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则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会大于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O衰变的方程式为

B. 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作为示踪原子

C. 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也可能只生成一个光子

D. 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较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B. 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

C. 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

D. 第一个充分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放有竖直挡板.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m=1kg,以速度v=6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1)若B的右端距挡板s=4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2)若B的右端距挡板s=0.5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