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设重物质量为m,物块质量为M,物块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1,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不考虑空气阻力以及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未知,则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frac{{a}_{2}}{g}$.

分析 (1)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
(3)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4)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减速的阶段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μ.

解答 解:(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5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差约为2cm,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6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而5与6之间的位移比4与5之间的位移大1.27cm,明显小于前面的相邻的位移差,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点4的瞬时速度等于3-5之间的平均速度,所以:v4=$\frac{{x}_{35}}{2T}=\frac{0.1101+0.0900}{0.2}$=1.0m/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frac{0.0510-0.1110}{2×0.1}$=-3.0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3.00m/s2
(4)选取滑块为研究的对象,减速阶段滑块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2=-f
又:f=μFN=μMg
所以:μ=$\frac{M{a}_{2}}{Mg}=\frac{{a}_{2}}{g}$
故答案为:(1)5;6;(2)1.0;(3)3.0;(4)$\frac{{a}_{2}}{g}$

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另外最后一问中,也可以由加速阶段的受力求出动摩擦因数,只是稍稍麻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的有方向的曲线
B.磁感应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C.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南极
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一定要选地球为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可能是(  )
A.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μg
B.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1.5μg
C.当拉力F=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当拉力F=3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5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a、b所示,是一辆质量为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3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象,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0,g=10m/s2.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有(  )
A.汽车的长度B.第3s末汽车的速度
C.汽车的牵引力D.汽车所受合外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P,P左端用足够长的轻绳绕过光滑定滑轮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电动机相连.电动机一直以恒定的拉力向左拉动木板P,当木板运动距离s时速度达到$\sqrt{2gs}$,在木板P的最左端轻放一质量为4m、电荷量为-q的小金属块Q(可视为质点),最终Q恰好未从木板P上滑落.P、Q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木板速度达到$\sqrt{2g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2)求木板P的长度;
(3)若当小金属块Q轻放在木板P的最左端的同时,在空间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其他条件不变,在保证小金属块Q能滑离木板P的条件下,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和P、Q间因摩擦而产生热量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实验室里有一捆铜导线,某同学在学习了电阻定律之后想通过实验测定这捆导线的实际长度.

(1)该同学想利用伏安法测出这捆铜导线的电阻,为了设计电路,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导线的电阻,采用“×10”挡,调零后进行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角非常大,进一步测量应换用×1挡,调零后测量.
(2)该同学进一步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这捆铜导线的电阻Rx,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2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9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
电源:三节干电池.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R1(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a端(填a或b).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读数为1.7V时,电流表读数为0.50A,则这捆导线的电阻的测量值为3.4Ω,由于实验中所用电表不是理想电表,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3)该同学刮去一小段铜导线的包皮,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铜芯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所示的部件B(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铜芯的直径为1.200mm.
(4)该同学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上面所测的数值,可算出这捆导线实际长度为226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不计重力)经速度选择器射入质谱仪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束带电粒子带正电
B.速度选择器的P1极板带负电
C.能通过狭缝S0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frac{E}{{B}_{1}}$
D.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则该粒子的比荷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次放风筝过程中,悬停在45m高处的风筝由于风筝线的突然断裂而下落.风筝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sB.2sC.3sD.9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