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四川理综·T21)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末落地,则(   )
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化了mg2t2
B.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2mgt[
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2t2
D.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mg2t2
选BD.
运动过程如上图所示,加电场之前与加电场之后,小球的位移大小是相等的.由运动学公式.对加电场之后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对此前的过程有机械能守恒,以及运动学公式.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即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A错;动量增量为,可知B正确;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C错;由运动学公式知,以及,则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量为,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向上运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物体在斜面上整个运动的过程中
A.所受合力一直做负功
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C.机械能一直减小
D.物体不能返回到初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江苏南京一模)甲?乙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5  kg· m/s,p="7" kg· m/s,甲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p′=10  kg· m/s.则两球质量m与m的关系可能是(    )
A.m=mB.m=2m
C.m=4mD.m=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3所示,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0 kg,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现用力F拉物体,使弹簧从处于自然状态的O点由静止开始向左移动10 cm,这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Ep=1.0 J,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取g=10 m/s2,则撤去外力F后                               (  )  
   
A.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可以达到12.5 cm
B.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一定小于12.5 cm
C.物体回到O点时速度最大
D.物体到达最右端时动能为零,系统机械能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11所示,光滑绝缘直角斜面ABC固定在水平面上,并处在方向与AB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正电的物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斜面的底端运动到顶端,它的动能增加了ΔEk,重力势能增加了ΔE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ΔEk
B.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ΔEp
C.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ΔEk
D.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ΔEk+ΔE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弹簧右端,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拉力F做了10 J的功.在上述过程中(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10 J
B.滑块的动能增加了10 J
C.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10 J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做功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B.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减小
C.当物体克服阻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小
D.当物体压缩弹簧时,弹性势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0年11月23日,第16届亚运会跳水展开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争夺,如图所示,中国队陈若琳和汪皓夺取金牌.在亚运会高台跳水比赛中,质量为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包含浮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则在她减速下降深度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 
 
A.她的动能减少了FhB.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做功
B.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做功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aS
D.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g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