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质量为m的金属细杆置于倾角为θ的导轨上,导轨的宽度为d,细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有电流通过细杆时,细杆恰好静止于导轨上,导轨与细杆处于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磁场中,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选项中,细杆与导轨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的是

A. B. C. D.

【答案】CD

【解析】

A中通电细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左的安培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0,通电细杆一定受摩擦力.故A正确.
B中通电细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安培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若通电细杆受的重力与所受的竖直向上的安培力相等,通电细杆不受摩擦力.若重力大于安培力,则受重力、支持力,安培力、摩擦力.所以通电细杆可能受摩擦力,可能不受摩擦力.故B错误.C图通电细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安培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0,所以通电细杆若要处于平衡,一定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C正确.D图通电细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右的安培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等于0,所以通电细杆若要处于平衡,不一定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C.

注:此题答案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有一皮带传动装置,ABC三点到各自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ARBRC,已知,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 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B点与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截面积为0.2m2的100匝圆形线圈A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正按=0.01的规律均匀减小,开始时S未闭合。R1=4Ω,R2=6Ω,C=30F,线圈内阻不计。求:

(1)S闭合后,通过R2的电流大小;

(2)S闭合后一段时间又断开,则S切断后通过R2的电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多选)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

A.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

B.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

C.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

D.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阶段,其引力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对应正确的是( )
A.奥斯特 韦伯
B.安培 楞次
C.奥斯特 法拉第
D.法拉第 欧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 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倾角θ=30°、长L=4.5 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又从圆弧轨道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 m/s2,假设物块经过斜面与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物块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B点;

(2)物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R同时在等势面b上,据此可知( )

A. 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高

B. 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小

C. 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的小

D. 带电质点在P点的加速度比在Q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杆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那么

A. 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 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 F1向上,F2向上,且F1= F2

D. F1向上,F2向下,且F1= 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