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的装置叫做“雅各布天梯”,两个用金属丝弯成的电极A,B分别与起电机的正、负两极相连,金属丝电极上能够聚集大量的正、负电荷,正、负电荷通过电极间的空气放电,产生明亮的电弧,电弧随着热空气上升,就象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布梦中见到的天梯.在电极放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多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B. 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等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C. 电极A得到的电荷数少于电极B失去的电荷数
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电极A,B得失电荷间的数量关系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轻绳长为L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在O点正下方的P点钉一颗钉子,OP=,使悬线拉紧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θ,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当悬线碰到钉子时( )
A. 小球的瞬时线速度突然变大
B. 小球的加速度突然变小
C. 小球的所受的向心力突然变小
D. 悬线所受的拉力突然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壳B的外表面不接地,将一带正电的小球A从小孔中放入球壳内,但不与B发生接触,达到静电平衡后,则B的外表面带________ 电,若将金属球壳B的外表面接地,B的内、外表面电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2013秋西城区期末)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A、B下面的金属箔是闭合的.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内部的场强比B内部的场强大
B. A、B内部的场强均为零
C. 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低
D. 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光电数字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实验主要操作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②测量小车释放处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x;
③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数字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
④改变x,测出不同x所对应的挡光时间t。
(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时的结果如图,则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__mm;
(2)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3)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x、t数据,可绘制图象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如果图象的纵坐标为x,横坐标为,实验中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d、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狭义相对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哪些结论( )
A. 同时的绝对性
B. 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颠倒
C. 运动的时钟变快
D. 物体质量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气缸,其长度为L,S是在B汽缸内可无摩擦滑动的活塞,它的厚度可忽略,A、B之间有一个体积不计的细管联通,K为阀门,A气缸和细管是导热材料制成的,B气缸是绝热材料制成的.开始时阀门关闭,活塞处于B气缸的左端,A、B气缸内分别密闭压强为2P0和P0的两种理想气体,气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均为T0,打开阀门K后,活塞向右移动L/5的距离并达到平衡(此过程环境温度不变).求:
(1)A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2)B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2014秋太原期中)如图,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量的两极板间距为d=15cm,极板间有恒定电压,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小孔正上方距上板h=10cm处的P点,一质量为m=3×10﹣6kg,带电量q=﹣2.5×10﹣8C的油滴自P点自由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到达N板处(未与极板接触)速度恰为零,问(g=10m/s2):
(1)M、N两板哪个极板电势高?其间电场强度是多大?
(2)若将N板向上平移5cm,求从P点自由下落的相同油滴在电场中与M板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本身
B.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质子本身
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D.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