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图甲所示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frac{1}{a}$-m图象,横坐标m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已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受到的合力约为$\frac{1}{k}$,小车的质量为$\frac{b}{k}$.(已知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frac{1}{a}$-与小车上砝码质量m的表达式,然后结合斜率与截距概念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小车的质量为M,则有F=(m+M)a,
变形得$\frac{1}{a}$=$\frac{1}{F}$m+$\frac{M}{F}$,
所以$\frac{1}{a}$-m图象的斜率为$\frac{1}{F}$=k,
所以作用力F=$\frac{1}{k}$,
$\frac{1}{a}$-m图象的截距为$\frac{M}{F}$,
所以M=$\frac{b}{k}$.
故答案为:$\frac{1}{k}$; $\frac{b}{k}$

点评 先根据物理规律写出关于纵轴与横轴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求解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的小灯泡为“6V,3W”,除电池组(E=8V,r=0.1Ω)、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0.2Ω);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1Ω);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6kΩ);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15kΩ);滑动变阻器R1(0-1000Ω、额定电流0.5A);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Ω、额定电流2A)
(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V1,电流表应选A2;滑动变阻器应选R2
(2)在图2的方框中划出实验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B、C、D四个小物块,各小物块之间由四根完全相同的轻橡皮绳相互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ABC=6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frac{\sqrt{3}}{3}$FB.FC.$\frac{\sqrt{3}}{2}$FD.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N.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本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与F2的合力; 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图2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静止的锂核(${\;}_3^6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6m/s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_2^4He$),它的速度大小是8.0×106m/s,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
①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
②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③此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说明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加以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下有关电磁理论和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磁场在变化,它的周围就一定会产生电场
B.空间某区域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则一定会产生电磁波
C.电磁波不同于机械波之处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紫外线是一种比所有可见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_{92}^{238}U$)衰变为铅核(${\;}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所示,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在白纸上放好截面是正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并确定AB和AC界面的位置.然后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再从棱镜的右侧观察P1和P2的像.

①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D.(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②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纸上标出大头针P3、P4的位置(图中已标出).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和若干辅助线,如图2甲、乙所示.在图2中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乙(选填“甲”或“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frac{DE}{GF}$(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ED、F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