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 |
B. | 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 |
C. |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 |
D. | 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 |
分析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滑动摩擦力无关;
解答 解: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故A错误;
B、根据弹簧弹力的表达式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知:弹力不仅跟劲度系数有关,还跟伸长量或压缩量有关,故B错误;
C、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滑动摩擦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性质,属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体受的合外力一直在变小 | |
B. | 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不断变小 | |
C. | 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 |
D. |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先移走球C,再将AB两部分从中间分开,则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 |
B. | 保持球C的位置不动,用手去接触B端,则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 |
C. | 保持球C的位置不动,用手去接触A端,则A端带负电,B端不带电 | |
D. | 若先移走球C,在移走球C的过程中,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b=$\sqrt{10}$m/s | B. | vc=3m/S | ||
C. | de=5m | D. | 从 d 到 e 所用时间为4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m/s向右 | B. | 2m/s向左 | C. | 1m/s向右 | D. | 1m/s向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甲、乙两车在第2 s末速度相等 | |
B. | 甲车沿着正方向运动,乙车沿着负方向运动 | |
C. | 在甲、乙两车相遇前,第2 s末两车相距最远 | |
D. | 甲、乙两车在第4 s末相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
B. | 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示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 |
C. |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 | |
D. | 伽利略探究的过程可归纳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有可能相等 | |
B. |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 |
C. |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 |
D. |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