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半球形凹槽P,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面紧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在槽口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球面滑下,经最低点B,又沿球面上升到最高点C,经历的时间为t,B、C两点高度差为0.6R.求:
(1)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多大
(2)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多大;
(3)在这段时间t里,竖直墙壁对凹槽的冲量以及地面对凹槽的冲量.

分析 (1)在A→B过程中:m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B的速度;
(2)在B→C过程中:凹槽与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据此列式求解即可;
(3)在A→B过程中,竖墙对凹槽的冲量等于竖墙对系统的冲量,使得m获得水平动量,根据动量定理求解,在A→C过程中:系统竖直方向上的合冲量为零,即地面对凹槽的冲量I2大小与竖直向下的Mg的冲量和mg的冲量之和的大小相等.

解答 解:在A→B过程中:m机械能守恒(凹槽与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mgR=\frac{1}{2}m{{v}_{B}}^{2}$…①
解得:${v}_{B}=\sqrt{2gR}$
(2)在B→C过程中:凹槽与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凹槽质量为M,则小球到达最高点C时,M、m具有共同末速度.
mvB=(M+m)vC…②
$\frac{1}{2}m{{v}_{B}}^{2}=\frac{1}{2}(M+m){{v}_{C}}^{2}+0.6mgR$…③
由①②③式得:${v}_{C}=\frac{2}{5}\sqrt{2gR}$
(3)在A→B过程中,竖墙对凹槽的冲量等于竖墙对系统的冲量,使得m获得水平动量,则${I}_{1}=m{v}_{B}=m\sqrt{2gR}$,方向水平向右,
在A→C过程中:系统竖直方向上的合冲量为零,即地面对凹槽的冲量I2大小与竖直向下的Mg的冲量和mg的冲量之和的大小相等,则${I}_{2}=Mgt+mgt=\frac{5}{2}mgt$,方向竖直向上.
答:(1)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sqrt{2gR}$;
(2)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为$\frac{2}{5}\sqrt{2gR}$;
(3)在这段时间t里,竖直墙壁对凹槽的冲量大小为$m\sqrt{2gR}$,方向水平向右,地面对凹槽的冲量大小为$\frac{5}{2}mgt$,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量定理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定理求解,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定律”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小刚、小敏所在的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玩具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时,想描绘出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I的U-I图线.
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待测电动机M(额定电流0.9A,额定电压4.0V)
电流表A1(量程5A,内阻约为0.1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2.0Ω)
电压表V1(量程4.5V,内阻约为8kΩ)
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为10kΩ)
电阻箱R0(0~99.9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Ω)
电源E(电动势为6V,内阻很小)
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方便、并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他们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图,并让小明先把量程为0.6A的电流表改装成了量程为1.0A的电流表.
(1)图甲中电流表应选A2,电压表应选V1,滑动变阻器应选R2,虚线框中的元件是R0.(均填器材代号字母)
(2)实验中,小组同学团结合作、按正确操作完成了实验.小敏根据探测记录,作出了图乙所示的M在不转动和转动两种情形下两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M内部线圈的电阻约为2.5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刚根据小敏作出的U-I图线对M两端电压数据进行比较.他发现:M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M的电流,居然小于M两端电压为2.0V时通过M的电流I,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个状态下M的输入功率几乎相等,M不转动时,输入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但是M转动起来后,输入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由P=I2R可知,P变小,I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多用电表内欧姆挡“×1”的内部电路图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将电阻箱和电压表V并联后接在两表笔a、b上,欲用图示的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部的电阻r(远小于电压表V的内阻)和电池的电动势E.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1)表笔a为红(填“红表笔”或“黑表笔”).将选择开关转至欧姆挡“×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a,使指针指在右(填“左”或“右”)侧零刻度处.
(2)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分别读出6组电压表和电阻箱的示数U、R,将$\frac{1}{U}$、$\frac{1}{R}$的值算出并记录在表格中,请将第3、5组数据的对应点在坐标纸上补充标出,并作出$\frac{1}{U}$-$\frac{1}{R}$图线.
组数123456
R100.050.025.016.712.59.1
$\frac{1}{R}$0.010.020.040.060.080.11
U1.200.950.740.600.500.40
$\frac{1}{U}$0.831.051.351.682.002.50
(3)根据图线得到电动势E=1.43V,内电阻r=2.52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电动势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当小车在1条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滑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橡皮筋重复实验时,设法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所做的功分别为2W、3W….

(1)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长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等,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图中小车上有一固定小立柱,如图2给出了4种橡皮筋与小立柱的套接方式,为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最合理的套接方式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则小球的加速度为0.5m/s2,小球经b点时的速度为$\sqrt{10}$m/s,小球经c点时的速度为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L=0.5m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P、C两点间的高度差h=0.2m.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2kg,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1=0.4.工件质M=0.8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1.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g=10m/s2)求: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求:
(1)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大小;
(2)车的加速度大小;
(3)车从出发运动到B杆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甲的运行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D.甲有可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