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假设两行星的质量之比为2:1,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之比为1:2,则两行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frac{1}{\root{3}{4}}$,受太阳的引力之比是$4\root{3}{2}$.

分析 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frac{{r}^{3}}{{T}^{2}}=k$,计算轨道半径之比.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F=m\frac{4{π}^{2}}{{T}^{2}}r$,计算引力之比.

解答 解: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frac{{r}^{3}}{{T}^{2}}=k$,所以$\frac{{r}_{1}}{{r}_{2}}=\root{3}{\frac{{{T}_{1}}^{2}}{{{T}_{2}}^{2}}}$=$\root{3}{\frac{1}{4}}$=$\frac{1}{\root{3}{4}}$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F=m\frac{4{π}^{2}}{{T}^{2}}r$,所以$\frac{{F}_{1}}{{F}_{2}}=\frac{{m}_{1}}{{m}_{2}}•\frac{{r}_{1}}{{r}_{2}}•(\frac{{T}_{2}}{{T}_{1}})^{2}$=$\frac{2}{1}×\frac{1}{\root{3}{4}}×\frac{4}{1}$=$4\root{3}{2}$
故答案为:$\frac{1}{\root{3}{4}}$;$4\root{3}{2}$.

点评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注意根据公式变出所要求的物理量的表达式,再进行比例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质量为m=1kg的物体静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底端,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经过t=1s时撤去拉力,再经过t=1s,物体又恰好滑回底端.(g取10m/s2)求:(1)拉力F的大小;(2)物体上滑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水管内径为D,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v0水平射出,水流垂直射到倾角为θ的斜面上.水流稳定后,可以求出(  )
A.水管口距离地面的高度B.水流落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C.水管口到斜面底端的水平距离D.空气中水柱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某时刻(t=0)速度为v0,此时将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地面之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从t=0时刻起,木板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选项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是,示数如图1所示,该小钢球的直径为1.8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在负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N=6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N,φFP,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
A.M点的电场方向从P指向M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N点搬运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D.φP>φ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平板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
(2)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t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
B.人匀速游泳时,人在水中的运动是对水向前用力,水给人的阻力,方向向后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因有重力,才有对桌椅的压力,才有桌面的支持力出现,即压力先产生,支持力后出现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变化,反作用力也随后跟着相应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