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情况中运动的物体,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飞行中的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

B.研究绕月球运转时的嫦娥一号卫星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研究火车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

 

B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直升机上旋转着的螺旋桨,不能看成质点,否则起飞不了, A错误;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由于卫星本身的大小相对于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很小,卫星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可忽略不计,可以把卫星看作质点, B正确;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姿态和动作影响很大,不能把他看作质点,C错误;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此时火车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所D错误.

故选B

考点:质点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O为动滑轮的轴,用软绳CO将动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绳CO与竖直方向成150角,物体AB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已知物体BN,地面对B的支持力N,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

(1物体A重多少?

(2物体B对地面的摩擦力?

(3若把B的位置往右移动,当B放到CO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时,此系统恰好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求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湖州市属九校高一12月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时刻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分别在1 s末和4 s末到达同一位置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0—6s内,乙的位移比甲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上学期抽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4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上学期抽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

Al8 Bl6

Cl5 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一第二次统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

簧秤的拉力F1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 比较力F′F的大小和方向, 看它们是否相同, 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一第二次统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ABC三个质量相同的砝码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现将两滑轮移开一点,使两滑轮距离增大,则重新平衡后,C砝码的高度

A.仍不变 B.升高一些

C.降低一些 D.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临海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给出的四组图像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河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体AB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2时间内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0~t2时间内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B始终在A的前面,t1~t2时间内变为A始终在B的前面

D.0~t2时间内AB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