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直接测出绳中拉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气垫导轨摩擦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由于遮光条的宽度很小,可认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速度不变.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2.25mm.
(2)实验时,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测量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
(3)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A.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4)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已知滑块总质量为M,用(2)问中已测物理量和已给物理量写出M和F间的关系表达式F=$\frac{{M{d^2}}}{{2L{t^2}}}$.

分析 (1)游标卡尺读数结果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不需要估读;
(2)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3)从实验原理和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操作的步骤;
(4)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表达式.

解答 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5×0.05mm=2.25 mm;
(2)已知初速度为零,位移为L,要计算加速度,需要知道末速度,故需要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
(3)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正确.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使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错误.
D、要保持拉线方向与气垫导轨平行,拉力才等于合力,故D错误.
故选:A.
(4)滑块到达光电门的速度v=$\frac{d}{t}$;
根据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公式得:
a=$\frac{{v}^{2}-0}{2L}$=$\frac{{d}^{2}}{2L{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F=Ma=$\frac{M{d}^{2}}{2L{t}^{2}}$;
故答案为:(1)2.25;(2)时间t;(3)A;(4)$\frac{{M{d^2}}}{{2L{t^2}}}$.

点评 本题要知道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要求能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操作的合理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重力势能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重力势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B.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选不同的参考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C.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D.用手把一个物体举高,手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2m/s2
(1)第2s的位移与前2s的位移;
(2)第3s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沿倾角为30°的滑雪道匀速下滑(  )
A.运动员的机械能逐渐减小B.运动员的动能增加
C.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加D.运动员的合外力做功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_{88}^{226}$Ra衰变为${\;}_{86}^{222}$Rn要进过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
B.在${\;}_{7}^{14}$N+${\;}_{2}^{4}$He→${\;}_{8}^{17}$+X核反应式中,X表示质子
C.当氢原子从n=2(E2=-3.40eV)状态跃迁到n=4(E4=-0.85eV)时,辐射出的光子不能使逸出功为2.21eV的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
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今有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向真空,在入射角由零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反射光强度将(  )
A.一直增强B.一直减弱
C.先逐渐增强,然后保持不变D.先增强后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在斜面BC的底端垂直放一光电计时器,将物块放置在斜面的顶端,在物块上固定挡光片,已知挡光片的宽度为d,让物块在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计时器的时间为△t.
(1)要测出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斜面的倾角θ和释放滑块时遮光条到光电门间的距离x(写出物理量及符号).
(2)根据所测得的物理量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tanθ-$\frac{{d}^{2}}{2gx△{t}^{2}cosθ}$.
(3)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出改变位置后光电门到斜面顶端的距离x,让物块仍然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记录每次物块通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根据每次测得的x,△t作出x-$\frac{1}{△{t}^{2}}$图象,求得图象的斜率为k,由此算的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2kgsinθ-{d}^{2}}{2kg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质量m=10kg的物体,在F=40N的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0N.在开始运动后的第5s末撤去水平力F,求:
(1)物体在撤去F之前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
(2)撤去F之后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圆柱体a的移动过程分析,应有(  )
A.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B.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
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D.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