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的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有减速过程
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导致
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

分析 物体相互摩擦时可以带电,即摩擦起电,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答 解: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带负电或不带电,锡箔屑被吸引过程带正电,故A错误;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加速过程,故B错误;
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电荷间的作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可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住一小圆柱: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并在最低点附近放置一组光电门.若用图2游标卡尺测出小圆柱的直径d,用米尺测出悬点到圆柱重心的距离为l,并测出小圆柱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由此可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①小圆柱的直径d=1.02cm;
②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frac{{d}^{2}}{2{l(△t)}^{2}}$(请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比当地重力加速度偏小,其可能原因米尺测出悬点到圆柱重心的距离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铅球A的半径为R,质量为M,另一质量为m的铅球B,两球球心的距离为d,设两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在铅球A的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frac{R}{2}$的球形空腔,空腔的球心在A的球心处,则挖去之后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  )
A.$\frac{1}{2}F$B.$\frac{3}{4}F$C.$\frac{7}{8}F$D.$\frac{15}{16}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若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以下关于汽车运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发动机的功率将保持不变
B.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发动机的功率将逐渐增大
C.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发动机的功率将逐渐增大
D.汽车上坡时一定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7.62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7.54 J(取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在物理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或物理理论的是(  )
A.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涉及的重要物理概念
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提出: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牛顿曾想过,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D.“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沿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到的是归纳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可看成质点)以v1=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某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m远的C处开始以v2=3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车停在B点时,人同时到达B点.已知A、B间的距离x=100m.试求:
(1)汽车在距A点多远处开始刹车.
(2)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试验.按图1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试验序号θ斜面m(g)v(cm/s)
120°A200245
220°A300245
320°B200153
420°B300153
525°A200307
630°A200358
735°A200v7
840°A200438
945°A200470
1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物体质量无关.
②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斜面倾角θ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③在试验序号7中:v7大于$\frac{358+438}{2}$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完成上述试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图2中(d)与(a)进行对比试验[选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或者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C.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可能的
D.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