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作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A. 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 若在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 若小车作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 若小车作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答案】CD

【解析】

若地面光滑,小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当拉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重力时,支持力等于零,只受两个力,A错误;若地面粗糙,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和摩擦力,当支持力等于零时摩擦力也等于零,所以小车可能受2个力,也可能受4个力,B错误;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力平衡,所以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正确;若小车做加速运动,若F的水平分量正好提供加速度时,不受摩擦力,此时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这三力,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图象,若A球质量是m=2kg,则由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m/s B. 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4Ns

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4kgm/s 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各自的外力作用下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在0 ~ t0这段时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相同

B. A、B两个物体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相同

C. A、B两个物体的合外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D. 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AB两物块都以v0=6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B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和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各为(

A. 12 J 3 m/s B. 24 J 3 m/s

C. 12 J 4 m/s D. 24 J 4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若正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B. 把另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放在a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向右

C. 把另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放在b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向右

D. 把另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放在b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O点,两虚线圆均以O为圆心,两实线分别为带电粒子MN先后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abcde为轨迹和虚线圆的交点。不计重力。下列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A. 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 Mb点的动能小于它在a点的动能

C. Nd点的电势能等于它在e点的电势能

D. N在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其中,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中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无法判断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10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________N;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_N,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如果用20 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F________N.(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 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 A 点开始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推测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选填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 A、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打 B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