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平抛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的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

分析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合力不一定变化,曲线运动速度一定变化.

解答 解:A、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共线,一定存在加速度,故A正确;
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可以看出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而来的,故B错误;
C、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正确;
D、匀速的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1.2m/s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现将质量m=20kg的物品轻放在其底端,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送到h=1.8m高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5,则:(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品从传送带底端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物块上升到平台过程机械能增加了多少?
(3)每送一件物品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frac{{s}_{6}+{s}_{5}+{s}_{4}-{s}_{3}-{s}_{2}-{s}_{1}}{9{T}^{2}}$.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frac{{s}_{5}+{s}_{6}}{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火车总质量为1000吨,在运行中功率保持4200kW不变,所受阻力恒为1×105N,求:
(1)火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2)若火车以加速度为a=0.2m/s2起动,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多少?匀加速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又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给岀的实物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验电路;
(2)接好电路,合上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偏转(填“偏转”或“不偏转”);
(3)电路稳定后,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填“偏转”或“不偏转”);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指针偏转(填“偏转”或“不偏转”);
(4)假设在开关闭合的瞬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当螺线管A向上拔出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偏转.(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半径不同的半球形碗,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使两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设为零势能面),现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小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分别从两个碗的边缘由静止释放,当两球分别通过碗的最低点时(  )
A.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B.两球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C.两球的机械能不相等D.两球对碗底的压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a从光滑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同时b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球最后都到达同一水平面.比较它们的上述运动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两球一定同时到达水平面
B.重力对a、b两球的冲量相同
C.重力对a、b两球做的功相同
D.重力对a、b两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平抛一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取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物体被抛出时,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比为(  )
A.tanθB.cotθC.cot2θD.tan2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而且它们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电磁波是横波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