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物体的速度方向跟物体的____________相同,加速度方向与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答案】运动方向 速度变化

【解析】

[1].物体的速度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周期为0.02s。

(1)测得C、D两点间距x4=2.70 cm,D.E两点间距x5=2.90 cm,则根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的速度vD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分别测出了其他两点间的距离,x1=2.11cm,x2=2.30cm,x3=2.48cm,x6=3.11cm,由以上数据可求出物体在OF段的平均加速度为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视为质点

B. 形状规则的几何体都可以视为质点

C.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D. 所选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为两个验电器,在B上装有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仅在上端开有小孔),最初BC带电,A不带电。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某同学利用这些器材完成了下面实验:使不带电的D先跟C的外部接触,再让D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发现A的箔片张开;而让不带电的D先跟C的内部接触,再让D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发现A的箔片始终不张开。通过以上实验,能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A. 电荷分布在C的外表面 B. 电荷在C的表面均匀分布

C. 带电的C是一个等势体 D. 电荷总量是守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斜面体A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被一轻绳拴住的小球B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轻绳左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P处,此时小球静止且轻绳与斜面平行。现将轻绳左端从P处缓慢沿墙面上移到P'处,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在轻绳移动过程中

A. 轻绳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B. 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C.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给AB一个初速度,它们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斜面保持静止不动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 物体B,C都各受5个力作用

B. 水平面对物体C的支持力大于三物体的重力之和

C. 若只减小B的质量,其它条件不变,物体C有可能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

D. 物体B的上表面一定是粗糙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往往存在奇妙的相似性。对于氢原子模型,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形成类似天文学中的恒星-行星系统,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依靠库仑力作用使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核外电子的质量为m,氢原子核的质量为M,二者相距为r,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和氢原子核的电荷量大小均为e。求核外电子的动能。

2)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时,电容C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的关系为。对给定的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当该电容器极板所带电荷量Q变化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也随之变化。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电容器带电量Q与极板间电势差U的关系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氢原子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要吸收光子

B.原子要放出光子

C.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9月28日,第十七号台风“鲇鱼”登陆后,在浙江省文成县的强降雨造成泥石流灾害,致使部分民房被冲毁,若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泥石流倾泻而下,已知此时泥石流距坡底240 m处正以8 m/s的初速度 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滑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过程简化如图所示,求: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和速度大小__________?

(2)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