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1=5N,F2=10N,F3=15N,θ=60°,请用力的正交分解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 根据正交分解,将F2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分别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再求解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 解:将F2分解成x轴和y轴上,那么
x轴方向的合力Fx=F3+F2cos60°-F1=15+10×$\frac{1}{2}$-5=15N
y轴方向的合力Fy=F2sin60°=5$\sqrt{3}$N
所以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F=$\sqrt{{F}_{x}^{2}+{F}_{y}^{2}}$=$\sqrt{1{5}^{2}+(5\sqrt{3})^{2}}$=10$\sqrt{3}$N,
设其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则有:tan$θ=\frac{5\sqrt{3}}{15}$=$\frac{\sqrt{3}}{3}$
解得:θ=30°
方向与x轴的夹角30°.
答: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10$\sqrt{3}$N,方向与x轴的夹角30°.

点评 正交分解法是求解合力的一种方法,首先要建立坐标系,先正交分解,再求解合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质量为m=5㎏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用一大小为100N的水平推力F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问
(1)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3)斜面摩擦因数? 为多少?(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科学家法拉第利用十年的艰苦探索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紧密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设质量为M的导弹运动到空中最高点时速度为v0,突然炸成两块,质量为m的一块以速度v沿v0的方向飞去,则另一块的运动(  )
A.一定沿v0的方向飞去B.一定沿v0的反方向飞去
C.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发光,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一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大B.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
C.灯泡L亮度变暗D.灯泡L亮度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和FED,二者相互平行且相距为L,其中AB、FE是光滑弧形导轨.BC、ED是水平放置的粗糙直导轨.在矩形区域BCDE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棒MN质量为m、电阻为r.它与水平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上A与F、C与D之间分别接有电阻R1、R2,且R1=R2=r,其余电阻忽略不计.现将金属棒MN从弧形轨道上离水平部分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最后棒在导轨水平部分上前进了距离s后静止(金属棒MN在通过轨道B、E交接处时不考虑能量损失.金属棒MN始终与两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棒在导轨水平部分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
(2)整个过程中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为4:1,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交流电,副线圈接一个R=27.5Ω的负载电阻,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55V
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8×10-2s
C.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5A
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110$\sqrt{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1=6m/s通过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2=4m/s通过后一半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8m/s.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6m/s的速度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4m/s的速度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overline{{v}_{1}}$和$\overline{{v}_{2}}$,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overline{{v}_{a}}$和$\overline{{v}_{b}}$,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overline{{v}_{1}}$:$\overline{{v}_{2}}$=($\sqrt{2}$+1):1,$\overline{{v}_{a}}$:$\overline{{v}_{b}}$=3:1B.$\overline{{v}_{1}}$:$\overline{{v}_{2}}$=($\sqrt{2}$-1):1,$\overline{{v}_{a}}$:$\overline{{v}_{b}}$=3:1
C.$\overline{{v}_{1}}$:$\overline{{v}_{2}}$=$\sqrt{2}$:1,$\overline{{v}_{a}}$:$\overline{{v}_{b}}$=3:1D.$\overline{{v}_{1}}$:$\overline{{v}_{2}}$=3:1,$\overline{{v}_{a}}$:$\overline{{v}_{b}}$=($\sqrt{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