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0(约为2kΩ)和手机中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电压表V(量程3V,电阻RV约为4.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约为50Ω)
D.滑动变阻器R1(0-40Ω,额定电流1A)
①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明设计了一电路,如图甲所示为其对应的实物图,

(i)甲图流表A应选A2(选填“A1”或“A2”).
(ii)请将甲图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②为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根据测量数据作出$\frac{1}{U}$-$\frac{1}{{R}_{2}}$图象,如图丙所示.若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E=$\frac{1}{b}$,内阻r=$\frac{k}{b}$(用k、b和R2表示).该实验的测量值偏小,造成此系统误差主要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分析 (1)根据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为准确测量电阻阻值,应测多组实验数据,根据待测电阻阻值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间的关系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根据待测电阻与电表内阻间的关系确定电流表的接法,然后连接实物电路图.
(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frac{1}{U}$与$\frac{1}{{R}_{2}}$的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测量值偏小.

解答 解:(1)电压表量程是3V,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
I=$\frac{U}{{R}_{0}}$=$\frac{3V}{2000Ω}$=0.0015A=1.5mA,
因此电流表应选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约为50Ω);
待测电阻R0阻值约为2kΩ,滑动变阻器R1(0~40Ω,额定电流1A)
与电阻箱R2(0~999.9Ω)最大阻值均小于待测电阻阻值,
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待测电阻电压与电流变化范围较小,不能测多组实验数据,为测多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frac{{R}_{0}}{{R}_{A}}$=$\frac{2000Ω}{50Ω}$=40,$\frac{{R}_{V}}{{R}_{0}}$=$\frac{4000Ω}{2000Ω}$=2,$\frac{{R}_{0}}{{R}_{A}}$>$\frac{{R}_{V}}{{R}_{0}}$,电流表应该采用内接法,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图乙所示电路可知,E=U+Ir=U+$\frac{U}{{R}_{2}}$r,则$\frac{1}{U}$=$\frac{r}{E{R}_{2}}$+$\frac{1}{E}$,因此图象的纵轴截距b=$\frac{1}{E}$,电动势E=$\frac{1}{b}$,
图象的斜率k=$\frac{r}{E}$,则电源内阻r=kE=$\frac{k}{b}$;
由电路图可知,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而使电流表示数小于真实值,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A2;电路图如图所示;(2)$\frac{1}{b}$;$\frac{k}{b}$;电压表的分流.

点评 根据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阻值间的关系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根据待测电阻阻值与电表内阻间的关系确定电流表的接法是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图的前提与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顶端有一质点A自静止开始下滑,质点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同时另一质点B自静止开始由斜面底端向左以恒定加速度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B追去,为使A能追上B,B的加速度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了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器材,首先使用欧姆表(×1挡)粗测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阻值R.欧姆表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金属丝两端连接,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这次测量的读数R=3.0Ω.
(2)若采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3)在某次测量中,测得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L,金属丝的直径为D,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分别为U和I,请用上述直接测量的物理量(L、D、U、I)写出电阻率ρ的计算式ρ=$\frac{{πU{D^2}}}{4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u1=220$\sqrt{2}$sin100πt(V)的交变电压.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单刀双掷开关接a,则电压表示数为22V
B.若单刀双掷开关接a,再将滑动变阻器触片P向下移,电压表示数变大
C.若将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两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D.若将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输入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gttanθ
B.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frac{θ}{2}$
C.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
D.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实验时,每次滑块都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并测出滑块在A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就能得到滑块的加速度.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2.25mm;
(2)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frac{1}{{t}^{2}}$-F图象.(选填“t2-F”、“$\frac{1}{t}$-F”或“$\frac{1}{{t}^{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两个轮子的半径R=0.20m,由电动机驱动以角速度ω=8.0rad/s匀速同向转动,两轮的转动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距离d=1.6m.一块均匀木板条轻轻平放在两轮上,开始时木板条的重心恰好在右轮的正上方.已知木板条的长度L>2d,木板条与轮子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6,木板条运动到重心恰好到达左轮正上方所需的时间是(  )
A.1sB.0.785s
C.1.5s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五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B.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C.
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D.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E.
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所示,质量m=1OOg的小乍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小车停在靠近打点汁时器的位置,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幵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示,已知每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0.1s.

分析纸带可求得:C点速度大小vc=1.44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4.8 m/s2;小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 (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