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下列各种现象中,出现超重超种现象的是(  )
A.汽车过凸桥B.小孩荡秋千经过最低点
C.平抛运动D.绕地球飞行的卫星

分析 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
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
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解答 解:A、汽车过凸形桥最高点,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荡秋千经过最低点的小球,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
C、平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提供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错误;
D、绕地球飞行的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现象的理解,掌握住超重与失重的判断依据,本题就可以解决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是它的一个截面,一单色细光束入射到P点,入射角为θ.$\overline{AP}$=$\frac{1}{2}$$\overline{AD}$,求:
(1)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则sinθ的最小值为多少?
(2)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则sinθ的范围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导体框架的平行导轨(足够长)间 距d=lm,框架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框架的电阻不计,电阻R1=0.4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框架平面向上,且B=0.2T,光滑导体棒的质量m=0.2kg,电阻R=0.1Ω,水平跨在导轨上,由静止释放,g取 10m/s2,sin37°=0.6,cos37°=0.8,求:
(1)ab棒下滑的最大速度;
(2)ab棒以最大速度下滑时的电热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钳形电流测量仪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其铁芯在捏紧扳手时会张开,可以在不切断被测载流导线的情况下,通过内置线圈中的电流值I和匝数n获知载流导线中的电流大小I0,则关于该钳形电流测量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仪可测量直流电的电流
B.载流导线中电流大小I0=$\frac{I}{n}$
C.若钳形部分铁芯没有完全闭合,测量出的电流将小于实际电流
D.若将载流导线在铁芯上多绕几匝,钳形电流测量仪的示数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物理学否定了经典物理学
B.牛顿通过计算首先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D.开普勒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A、B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是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则A、B、C轮边缘的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为(  )
A.1:2:2,2:1:2B.1:2:2,1:1:2C.1:2:1,1:1:2D.1:1:2,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了培育优良品种,在生物学实验中,科学家们将植物种子放到宇宙飞船中,运载到太空轨道上去做实验.那么,这些植物的种子在太空轨道上和宇宙飞船一起绕地行时,(  )
A.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处于平衡状态
C.处于超重状态D.不超重也不失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所示为两级皮带传动装置,转动时皮带均不打滑,中间两个轮子是固定在一起的,轮1的半径和轮2的半径相同,轮3的半径和轮4的半径相同,且为轮1和轮2半径的一半,则轮1边缘的a点和轮4边缘的c点相比(  )
A.线速度之比为1:4B.角速度之比为1:4
C.向心加速度之比为8:1D.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