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frac{?S}{4πkd}$,分析板间距离变化和插入电介质时,电容的变化情况.
再由电容的定义式C=$\frac{Q}{C}$分析板间电压的变化,判断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变化.
解答 解:(1)、将左板向右平移,板间距离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C=$\frac{?S}{4πkd}$,得知电容增大,而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由C=$\frac{Q}{U}$ 分析可知,板间电压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2)、将右板竖直向上平移,两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而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由C=$\frac{Q}{U}$ 可知,板间电压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3)、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由电容的决定式得知,电容C增大,而电量Q不变,则由电容的定义式C=$\frac{Q}{U}$ 分析得知,板间电压U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
故答案为:(1)变小; (2)变大;(3)变小.
点评 对于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抓住电容的两个公式:电容的决定式C=$\frac{?S}{4πkd}$,和定义式C=$\frac{Q}{U}$,结合电量不变进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na:nb=3:2 | B. | na:nb=2:3 | C. | e=$\frac{20}{3}$sin$\frac{10}{3}$πt(V) | D. | e=$\frac{20}{3}$sin5πt(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2Bπnl2sin2πnt(V) | |
B. | 电流表示数为$\frac{{2Bl}^{2}πn}{R+r}$ | |
C. | 电阻R两端电压有效值为$\frac{{\sqrt{2}Bl}^{2}πnR}{R+r}$ | |
D. | 经任意$\frac{1}{4}$T,负载R上产生的热量均为$\frac{2{B}^{2}{l}^{2}{π}^{2}nR}{(R+r)^{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玻尔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 |
B.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
C. | 分别用X射线和绿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 |
D.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4}^{9}$Be+${\;}_{2}^{4}$He→${\;}_{6}^{12}$C+${\;}_{0}^{1}$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 |
B. |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 |
C. | 在 $\underset{14}{7}$N+$\underset{2}{4}$He→$\underset{17}{8}$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衰变 | |
D. |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端带正电 | B. | B端带正电 | C. | 电势φA>φB | D. | 电势φA<φ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左 | |
B. | 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右 | |
C. | 在相碰过程中,m2的动量改变大小是24 kg•m/s,方向向右 | |
D. | 在相碰过程中,m1所受冲量大小是24 N•s,方向向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
B. | 托勒密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 |
C. |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 |
D. | 哥白尼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均可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
B. |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 | |
C. |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
D. | 在原子核物理中1u=931.5Me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