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的异种点电荷,在A、B两点间取一矩形路径abcd,该矩形路径关于A、B两点连线及连线的中垂线均为轴对称.现将一电子沿该矩形路径移动一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b点和c点的电势相等
C.电子从b点到c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电子从d点到a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分析 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作出过bc的等势线,分析b、c两点的电势与D点电势的关系,判断电场力做功情况.采用类似方法分析由d→a,电子的电势能的变化.

解答 解:A、由题,A、B两点分别放等量异号点电荷+q、-q,根据叠加原理可得,a点与b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则电子在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
B、过bc两点作出等势线,如图,电子由b→c,电场力对电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电势能总量不变,则这两点电势相等,故B正确.
C、由d→c,电势降低,电子的电势能增大.故C错误.
D、由d→a,电势先升高后降低,则电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关键要掌握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等势线的分布情况,画等势线是比较电势高低常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A、B、C、D四个小物块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各小物块间由四根完全相同的轻橡皮绳相互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ABC=6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若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0$\sqrt{3}$N,则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15NB.30NC.35ND.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带电小球沿竖直的光滑绝缘圆弧形轨道内侧来回往复运动,匀强磁场方向水平,它向左或向右运动通过最低点时(  )
A.加速度大小相等B.速度大小相等
C.所受洛仑兹力大小相等D.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时5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与哪一秒的平均速度相等(  )
A.第1 sB.第2 sC.第3 sD.第4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开口向下的“┍┑”形框架,两侧竖直杆光滑固定,上面水平横杆中点固定一定滑,两侧杆上套着的两滑块用轻绳绕过定滑轮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连接滑块A的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连接滑块B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求A、B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施加外力F 1=10N,F 2=2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除外力F 1,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与F2的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锡箔,则小球一定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 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直杆 上,杆足够长,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力 F,F=kv ( k 为常数,v 为环的速率),则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 做的功可能为(  )
A.$\frac{{m}^{3}{g}^{2}}{2{k}^{2}}$-$\frac{1}{2}$mv02B.$\frac{1}{2}$mv02
C.$\frac{1}{2}$mv02+$\frac{{m}^{3}{g}^{2}}{2{k}^{2}}$D.$\frac{1}{2}$mv02-$\frac{{m}^{3}{g}^{2}}{2{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和上面的 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挂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上述过程中,m1木块移动的距离x1和m2木块移动的距离分别x2是(  )
A.x1=m1g($\frac{1}{{k}_{1}}$+$\frac{1}{{k}_{2}}$);x2=$\frac{{m}_{1}g}{{k}_{2}}$B.x1=m2g($\frac{1}{{k}_{1}}$+$\frac{1}{{k}_{2}}$);x2=$\frac{{m}_{2}g}{{k}_{2}}$
C.x1=$\frac{{m}_{1}g}{{k}_{2}}$;x2=m2g($\frac{1}{{k}_{1}}$+$\frac{1}{{k}_{2}}$)D.x1=$\frac{{m}_{1}g}{{k}_{2}}$;x2=m1g($\frac{1}{{k}_{1}}$+$\frac{1}{{k}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