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a)所示,abcd是由导体做成的框架,框架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质量为m的导线棒PQ与ab、cd接触良好,回路中的总电阻为R,整个装置放在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变化的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强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b),PQ始终静止.关于PQ与ab、cd间的摩擦力f在0→t1内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
A.f一直增大B.f一直减小C.f先减小,后增大D.f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 由图乙可知磁场均匀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线圈中产生恒定的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在0→t1内导体棒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且安培力逐渐减小,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线圈中产生恒定的感应电动势,形成恒定的感应电流,在0→t1内,B均匀减小,由楞次定律知导体棒PQ受到沿导轨向上的安培力,且安培力逐渐减小.
若开始安培力小于导体棒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mgsinθ,则摩擦力为:f=mgsinθ-F,随着安培力的减小,摩擦力f逐渐逐渐增大;
若安培力大于mgsinθ,则摩擦力为:f=F-mgsinθ,由于安培力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当F=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并开始反向变为:f=mgsinθ-F,随着安培力的变化将逐渐增大,即f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AC.

点评 正确分析清楚过程中安培力的变化是解题关键,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因为后来安培力沿导轨向下且逐渐增大,因此摩擦力最后一定逐渐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让电阻为1Ω的导体PQ在U形导轨上以v=10m/s向右匀速滑动,两导轨间距离l=0.8m,R=3Ω,则PQ两端电压的大小和PQ中的电流方向分别是(  )
A.4V,由P向QB.1V,由Q向PC.3V,由Q向PD.3V,由P向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A、B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在相同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通过相同的位移s,若物体A的质量大于物体B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  )
A.物体A获得的动能较大
B.物体B获得的动能较大
C.物体A,B获得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物体A,B获得的动能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AOB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frac{1}{4}$圆柱体横截面(O为圆心),折射率为$\sqrt{2}$.有一束平行光以45°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平面,这些光线中有一部分不能从柱体的AB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则圆柱体AB面上有光线出射的部分占AB表面的比例为(  )
A.1:4B.1:3C.2:3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氢原子由n=3跃迁到n=1产生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C.氢原子由n=3跃迁到n=2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D.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0.2 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物理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揭示了行星运动的有关规律
B.伽利略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回地球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是某同学对“嫦娥二号”卫星绕月运行的可能轨道的猜想,其中可能实现稳定运行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abcd位于纸面内,线圈电阻不计,边长为L,匝数为N,线圈内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过ab中点和cd中点的连线OO′恰好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右边界上,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当线圈绕OO′转过90°时,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frac{NB{L}^{2}}{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质量为m的A球以速度v0与质量为3m的静止B球沿光滑水平面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速度大小为$\frac{{v}_{0}}{2}$,试求B球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