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已知下面的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M的是(引力常数G是已知的)(  )
A.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和运行周期T3
B.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
C.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D.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1及月球到地球表面的距离R1

分析 万有引力的应用之一就是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计算原理就是万有引力提供球绕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列式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解答 解: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frac{Mm}{{R}_{\;}^{2}}=m\frac{4{π}_{\;}^{2}}{{T}_{3}^{2}}R$,可得地球的质量$M=\frac{4{π}_{\;}^{2}{R}_{\;}^{3}}{G{T}_{3}^{2}}$①
根据卫星线速度的定义可知$v=\frac{2πR}{{T}_{3}^{\;}}$得$R=\frac{v{T}_{3}^{\;}}{2π}$②
②代入①得$M=\frac{{v}_{\;}^{3}{T}_{3}^{\;}}{2πG}$,故A正确;
B、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h)_{\;}^{2}}=m\frac{4{π}_{\;}^{2}}{{T}_{\;}^{2}}(R+h)$,可得地球质量$M=\frac{4{π}_{\;}^{2}(R+h)_{\;}^{3}}{G{T}_{\;}^{2}}$,因为不知道地球半径,故B错误;
C、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T}_{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_{2}^{\;}$,只能计算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故C错误;
D、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frac{Mm}{({R}_{1}^{\;}+{R}_{地}^{\;})_{\;}^{2}}=m\frac{4{π}_{\;}^{2}}{{T}_{1}^{2}}({R}_{1}^{\;}+{R}_{地}^{\;})$,可得地球质量$M=\frac{4{π}_{\;}^{2}({R}_{1}^{\;}+{R}_{地}^{\;})_{\;}^{3}}{G{T}_{1}^{2}}$,因为不知道地球半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数据列式可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注意向心力的表达式需跟已知量相一致,同时注意隐形条件的挖掘,例如本题中的同步卫星的周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 2月11日晚宣布,美国一颗通信卫星10日与一颗已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在太空中相撞,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对国际空间站等在轨太空设备都造成了潜在威胁.NASA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两颗完整在轨卫星相撞事故.新闻发言人凯利汉弗莱斯表示,撞击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约500英里处(约805公里).发生相撞的分别是美国1997年发射的“铱33”卫星,以及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卫星,据信已经废弃了10年.前者重约560千克,后者重约900千克.假设两颗卫星相撞前都在离地805公里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结合中学物理的知识,下面对于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说法正确的是(  )
A.相撞后某些速度增大的碎片,要靠近地球运动
B.相撞后某些速度增大的碎片,要远离地球运动
C.相撞后所有的碎片都要靠近地球运动
D.相撞后所有的碎片都要远离地球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研究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记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s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的宽度b,如图乙所示,则b=9.50mm.
(2)若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在误差范围内,若公式$\frac{{b}^{2}}{{t}^{2}}=\frac{2gsh}{d}$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A点静止释放下滑,测量相应的s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12345
s(m)0.6000.8001.0001.2001.400
t(ms)8.227.126.005.815.38
$\frac{1}{{t}^{2}}$(102s-2)1.481.972.782.963.45
以s为横坐标,$\frac{1}{{t}^{2}}$为纵坐标,在如图的坐标纸中描出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2.46×104m-1•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
待测一节干电池、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小于1Ω)、
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不知)、
电阻箱(0~99.99Ω)、
滑动变阻器(0~10Ω)、
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
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按图甲连线,闭合开关K,将开关S与C接通,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读取电流表A的示数为0.20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A、电阻箱(如图乙)的示数为0.10Ω,则电流表A 的内阻为0.20Ω.

(2)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请同学们按图甲所示电路在图丙中的实物上完成实验所需的线路连接;
②断开开关K,调节电阻箱R,将开关 S接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
③断开开关S,再次调节电阻箱R,将开关S接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
④重复实验步骤②进行多次测量.
(3)图丁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frac{1}{I}$-R图象,由此求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1.50V、内阻r=0.25Ω.(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吊绳拉力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速上升了ts,则在这一过程中,该物体增加的机械能为(  )
A.$\frac{1}{2}$ma2t2B.$\frac{1}{2}$mgat2C.$\frac{1}{2}$m(g+a)at2D.$\frac{1}{2}$mg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小于一年
B.与太阳距离相等的每一颗小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大小都相等
C.小行星带内侧行星的加速度大于外侧行星的加速度
D.小行星带内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均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l)某同学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其余的操作时都准确无误,他在分析数据时所建立的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该同学根据自己所建立的坐标系,在描出的平抛运动轨迹图上任取一点(x,y),运用公式v0=x$\sqrt{\frac{g}{2y}}$求小球的初速度v0,这样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如图所示,实线为该同学描出的小球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BC间的水平距离为△s1=△s2=0.4m,高度差△h1=0.25m,△h2=0.35m,由此可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4.0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在某个半径为R的行星表面,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用弹簧称量,其重力的大小G.
(1)请计算该星球表面附近卫星的环绕速度
(2)请计算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如图1所示,某学生小组借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明使小车在砝码和托盘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细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及图1所示的器材.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刻度尺;天平(带砝码).
②为达到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和托盘,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
③实验开始时,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D(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200g,小车所受细绳的拉力为F=0.2N.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为s,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为W,小车动能的变化为△Ek.请计算前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计数点s/mv/(m•s-1v2/(m2•s-2W/J△Ek/J
A0.15500.55600.30910.03100.0309
B0.21600.65550.42970.04320.0430
C0.28610.75500.57000.05720.0570
D0.36700.85700.73440.07340.0734
E0.45750.95250.9073
F0.55751.0511.1050.11150.1105
G0.66771.1501.3230.13350.1323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细绳拉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
(3)这个小组在之前的一次实验中分析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明显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个些原因造成的C(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程度不够        D.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程度过大
(4)实验小组进一步讨论认为可以通过绘制v2-s图线来分析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各计数点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标出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2-s图线.分析△v2-s图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等于理论值,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种方案中直线斜率表达式为k=$\frac{2F}{M}$(用题目中相关物理量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