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甲的运行周期小于乙的周期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D.甲有可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分析 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先列式求出线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第一宇宙速度是在近地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近地圆轨道的环绕速度,还是圆轨道运行的最大速度.

解答 解: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
F=F
F=$G\frac{Mm}{{r}^{2}}$
F=m$\frac{{v}^{2}}{r}$=mω2r=m($\frac{2π}{T}$)2r
因而$G\frac{Mm}{{r}^{2}}$=m$\frac{{v}^{2}}{r}$=mω2r=m($\frac{2π}{T}$)2r=ma
解得$v=\sqrt{\frac{GM}{r}}$①,T=$\frac{2πr}{v}$=2π$\sqrt{\frac{{r}^{3}}{GM}}$②,a=$\frac{GM}{{r}^{2}}$③,
由①②③式可以知道,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加速度越小,由于甲卫星的高度大,轨道半径大,故甲卫星的线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根据①式,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圆轨道的环绕速度,也是圆轨道运行的最大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先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加速度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内的平均速度小3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3m/s2B.1m/s2C.4m/s2D.2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正点电荷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O点为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段AB通过O点且垂直于该正方形所在平面,OA>OB,则一电子沿AB方向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最大
B.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最小
C.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先变小后变大
D.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a)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远大于盘及盘中砝码总质量m,实验中用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独立完成这一实验,并根据测量数据做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

(1)甲组同学所得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2)甲、乙两组同学实验时,M取值较大的是?乙(选填“甲”或“乙”);
(3)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对其它高中物理实验进行研究,请试举一例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或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D(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 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D.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sqrt{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frac{v^2}{2g}$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③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2,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3}-{h_1})}^2}}}{{8{T^2}}}$(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
④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⑤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重锤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frac{f}{mg}$=$\frac{g-\frac{k}{2}}{g}=2.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木星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木星的周围又有卫星绕木星公转.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木星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需要测量的量及木星质量的计算式是(  )
A.卫星的公转周期T1和轨道半径r1,$M=\frac{4{π}^{2}{r}_{1}^{3}}{G{T}_{1}^{2}}$
B.卫星的公转周期T1和轨道半径r1,$M=\frac{G{T}_{1}^{2}}{4{π}^{2}{r}_{1}^{3}}$
C.木星的公转周期T2和轨道半径r2,$M=\frac{4{π}^{2}{r}_{2}^{3}}{G{T}_{2}^{2}}$
D.木星的公转周期T2和轨道半径r2,$M=\frac{G{T}_{2}^{2}}{4{π}^{2}{r}_{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段凹槽B放置在水平面上,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槽的内表面光滑,在内表面上有一小球A靠左侧壁放置,此时小球A与槽的右侧壁相距为l,如图所示.A、B的质量均为m.现对槽B施加一个大小等于2mg(g为重力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F,使B和A一起开始向右运动,当槽B运动的距离为d时,立刻将推力撤去,此后A和B发生相对运动,再经一段时间球A与槽的右侧壁发生碰撞,碰后A和B立刻连在一起运动.
(1)求撤去推力瞬间槽B的速度v的大小
(2)若A碰到槽的右侧壁时,槽已停下,求碰后槽B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的距离x.
(3)当l和d满足什么关系时球A碰到槽的右侧壁时槽恰好停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一交流电压为u=100$\sqrt{2}$sin100πtV,由此表达式可知(  )
A.用电压表测量该电压,其示数为100V
B.该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2s
C.将该电压加在“100V  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100W
D.t=$\frac{1}{400}$s时,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5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2014年11月1日早上6时42分,被誉为“嫦娥5号”的“探路尖兵”载人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载人返回关键技术,为“嫦娥5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上空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引力常量为G,则(  )
A.航天器的轨道半径为$\frac{θ}{s}$B.航天器的环绕周期为$\frac{2πt}{θ}$
C.月球的质量为$\frac{{s}^{3}}{G{t}^{2}θ}$D.月球的密度为$\frac{3{θ}^{2}}{4G{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